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写入规划,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高技术产业被定义为国民经济行业中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 制造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业又是区域经济的基础. 高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能够拉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转变区域经济的体制,优化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等,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高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正日益凸显. 因此,区域经济需要重点发展相关产业,支撑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高技术产业的研究角度颇为丰富,主要包括产业竞争力、产业创新效率、产业关联以及产业集聚等方面,且研究结果较为成熟. 关于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也不少,但学者大多研究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区域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撑研究较为缺乏,并且学者研究运用的方法各异,所得出的结论也存在着差异性. 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进一步丰富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1 理论基础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互相影响,相互促进. 高技术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则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撑.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1.1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指出,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加大生产要素的投入,引进外资等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等要素边际效益逐渐递减,需要通过外生的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高技术产业的特征,高技术产业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技术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也有很多.Byung通过对美国的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且增长幅度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苏娜基于C-D生产函数建立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各个区域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所以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也存在较大差异. 赵楠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组合利用,从而直接或间接的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李伟华和周立群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得出高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的增长最明显、关联度最高的结论,而且指出高技术产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就业.
1.2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盛世豪指出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个层面是指经济的增长,即地区经济总量和总产出水平的增加,包括生产部门的以及服务部门实现的经济增长. 第二个层面是指社会环境以及制度环境的整体改善,主要体现在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型以及经济关系的和谐稳定等多方面.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折射出区域内部的经济活力、经济关系的适应程度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 张鹏等人通过对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受到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要素投入、区域开放程度、研发强度和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而区域经济的发展越发达越能够促进资本、人力、技术等要素的调整与流动,实现要素作用的高效发挥. 由此可见,区域经济的增长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资本、研发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的基本保障. 此外,区域经济的增长可以提高市场的开放程度,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促进创新产品的国际化,实现高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增长. 最后,区域经济的增长能够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强人们的消费意愿,转变人们的消费结构,提高对高技术产品的消费需求,激励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内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产业支撑作用的文献研究较少,主要是在研究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中得出相应结论. 姚世斌采用计量经济学以及产业经济学中的协整检验和格兰英检验等方法,研究四川省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发现地区经济增长是高技术产业增长的原因. 汪恩辉通过Eviews-8.0软件对安徽省高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2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最初源于物理学,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模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现象,耦合度则是用来描述这些模块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的程度. 该模型已经被运用到经济学领域,用来研究各系统间元素对彼此影响的动态关联关系. 通过上述文献理论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者耦合协调现象. 本文借鉴该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函数:
其中:C代表耦合度,C处于0和1之间,且C值越大,表示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水平越高,即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获得高关联度,达到良好的耦合;u1,u2分别代表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
济的有序发展水平指数. 虽然耦合度函数能够量化描述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但是在两个系统发展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其耦合度水平依旧较高,这种异常的高水平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本文参考李磊等学者的研究,在耦合度的基础之上构建如下耦合协调度模型,既可以反映系统整体效应,又可以反应协同效应,模型如下:
其中:D为高技术产业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T为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α、β参数分别描述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指数u1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数u2对T的影响因子,α+β=1. 参照李宝林、苏娜等的研究,认为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两个子系统的重要性基本一致,因而分别对α和 β赋值为0.5. 借鉴张延平等学者对耦合协调度的划分,将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划分为10个等级,详细评价标准见表1.
3 实证分析
3.1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来源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互相影响、相互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为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投入的增加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给高技术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如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实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高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依靠源源不断的产业投入,高效的产出以及维持发展的利润率等. 遵循可操作性,真实完整性、科学性和可获得性原则构建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 高技术产业指标从产业投入、产出和发展3个方面选取了9个指标. 区域经济指标主要包括经济规模、经济投入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10个指标,具体见表2所示. 本文数据截取区间为2007—2014年,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国研网统计数据库》.
3.2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本文所选取的指标存在着量纲和数量级之间的差异,本文运用标准化、归一化的方法是有效解决指标间的数量级差异,使指标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 如公式(4):
其中:uij表示第 j 个指标在第 i 年的无量纲处理的指标值;xij表示第 j 个指标在第 i 年的实际样本值 .max( xij)表示选取年份中的最大指标值,min( xij)表示选取年份中的最小指标值.
3.3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通过公式(5)的线性加权法分别计算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
其中:u1,u2分别为高技术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wij为指标权重. 由式(5)可知,每一个系统的指标权重和均为1. 本文通过熵值法求取权重值,因为熵值法计算过程较为复杂,所以,本文仅将权重求得的结果在表2列示.
若u1>u2,则说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超前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即高技术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高于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若u1<u2,则说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落后于区域经济.
3.4 结果分析
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将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中计算得到的江苏省2007—2014年的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u1,u2带入耦合协调度模型,经过计算获得耦合协调度,并据此划分耦合类型,见表3.
3.4.1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分析
从表3可知,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发展状况越来越好. 除2007,2008和2009年之外,其余年份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这说明2010—2014年区域经济的发展优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而2007—2009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优于区域经济,可能由于2007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对整体经济环境的持续性的消极影响,导致区域经济的发展缓慢. 又因为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江苏省科技厅也相继提出了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任务,在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高技术产业受到的影响程度小于区域经济.
此外,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函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T值从2007年的0.014 0上升到2014年的0.966 1,这说明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两大系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通过其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超过单个独立系统发展的双赢状态.
3.4.2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从表3可知,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效应在逐年提升,两者之间越来越趋向于有序发展. 耦合度C值的变化表现为轻微波动,除2007年外,2008—2014年变化幅度较小,变动趋势表现为间断式上升与下降. 这说明2007—2014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关联度相对稳定,表明两大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具有较强的关联联动效用.
根据表3的耦合协调度分析,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两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在不断增强,系统之间的发展正实现从无序逐步向有序发展的良好趋势.2007—2014年,江苏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等级从极度失调逐步向协调转变. 本文按照协调度分为3个阶段:2007—2009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处于失调阶段;2009—2011,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逐步从失调走向勉强协调;2011—2014,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走向初步协调阶段,并长期处于初级协调. 由此可见,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经历从2007年的极度失调逐步完善,于2012年首次达到初级协调,并且到2014年发展水平达到初级协调的临界上限值,并向中级协调的临界值靠近. 这说明目前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整体水平在提高,但目前处于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的初级水平,耦合机制还需要逐步完善.
4 结论
本文在理论分析了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机理上,构建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指标体系,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2007—2014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存在着明显的耦合协调关系,各系统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进彼此的协调发展. 两个系统的协调度从2007年的极度失调状态上升到2014年的初步协调状态,虽然协调水平逐年上升,但依旧总体协调水平不高.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均显著提升,高技术产业综合评价函数值从2007年的0.024 3上升到2014年的0.963 7。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函数值也从0.00 4上升到2014年的0.9686。
目前来看,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体现出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优势产业的地位,但是两者的协调度水平仍处于初级水平. 因此,江苏省仍然需要加大力度发展高技术产业,制定出与区域经济共同协调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高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将高技术产业与农业,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相融合,运用高技术产业掌握的前沿高新技术以及优势资源,推动高技术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 其次,区域经济应当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基础设施、研发资本等支撑性要素投入,实现高技术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更高层次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