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1 研究的意义
第一,趣味性汉语教学能缓解学生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要面对升学压力,每天都有繁重的课业。作为选修课的汉语课是学生主动选择的课程,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完成学习任务,产生学习汉语的成就感。同时有趣的汉语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趣味性汉语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能力,增加学习效率。采用趣味性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显著,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更多的内容。如全身反应法,有效提高了教学中的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学习效率更高,进步更快。
第三,趣味性汉语教学能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从学生的情感因素考虑,学生第一次面对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的教师,难免产生距离感,女校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对学习第二语言有很大影响。初涉海外的汉语教师,没有太多经验,对学生也不够了解,采用有趣味的课堂活动,师生在互动中逐渐相互了解,趣味性教学法快速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为日后汉语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第四,趣味性汉语教学能促进协同教学的开展。在韩汉语教学的开展和推广大多基于协同教学这一模式,趣味性教学的设计增强了协同教学的教学质量,使该模式更贴合教学对象的学习要求,满足教学对象对汉语学习的好奇心。同时也更有利于中韩教师之间的磨合,有力地推动教学。
初级阶段是学习汉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日后选择继续学习汉语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找到学习汉语的乐趣,在氛围轻松有序的汉语课堂中通过学习掌握汉语的发音、语法,进而让学生感受汉语背后蕴含的中华文化。本文旨在不同课型中运用趣味性汉语教学提高韩国女子高中的汉语教学效果,并结合具有韩国特色的中韩教师协同教学模式,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为在韩汉语实际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这就是本文的研究意义。
2 研究的背景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韩国地理位置与中国相邻,在东亚文化圈里,中韩两国的交流更为密切和频繁。在“汉语热”席卷全球之际,韩国成为学习汉语的典范之国。在中韩两国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5年,韩国己设立了22所孔子学院,开设了四个孔子课堂,汉语己经被韩国规定为高考科目之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韩国的汉语教学逐步覆盖低年龄段学习者,从高校延伸到了中小学。2012年,为普及推广汉语在韩国中小学的教育,韩国政府推出了“CPIK" (Chinese program in Korea)项目。
笔者有幸参加了“CPIK" (Chinese program in Korea)项目,作为原语民教师,参与了釜山庆南女子高中的2013年春季至2014年秋季一学期的汉语教学,该校高二、高三年级共有8个班,笔者参与了共800课时的汉语教学。通过一学年的教学与观察,笔者发现庆南女子高中的学习者大多处于零基础或者处于初级汉语学习阶段,在学习中大多表现出畏难焦虑情绪,又因为处于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学习汉语注意力易分散,学习动力较难维持。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如何在课堂上实行有效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她们长期的学习动力是海外汉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趣味性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关于趣味性汉语教学在韩国女子高中不同课型中的应用及对外汉语趣味性汉语教学,笔者查阅了国内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专业著作、学术会议报告、核心期刊及优秀学位论文等相关文献,同时搜集了往届及同期在韩国工作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教学实习报告,对本文的研究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学习和整理。
(2)案例分析法
根据笔者在庆南女子高中近一年的任教经历,挑选出趣味性汉语教学在不同课型中应用且效果显著的案例。通过对教学对象、授课方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的记录进行梳理分析,列举庆南女子高中汉语教学的具体案例充分展示出趣味性汉语教学产生的效果,由此总结并概括适合具体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趣味性汉语教学,为在韩原语民教师或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3)调查问卷法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获知韩国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原因、动机、态度以及对汉语课的态度。
(4)访谈法
笔者通过聊天、电子邮件或其他通信方式与校方、任课教师及学生取得联系,就调查问卷无法调查的教学对象的情况与其进行沟通和咨询,获取本论文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三、研究现状
1 关于趣味性的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趣味性的研究,我国学者从教材的趣味性和教学的趣味性两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依附论。趣味性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原则,它是依附于实用性、交际性等原则之上的;在教材编写中,只要高度重视实用性、交际性等就足够了(孟国,2005 )。第二,辅助论。刘颂浩(2000)提出,趣味性的重要程度不及语言适度性和内容多样性。趣味性并不是教材编写的核心原则,没有趣味性的文章在教学中也是需要的。刘颂浩认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原则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趣味性原则不及其他原则重要,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兼顾各种原则是最理想的状况,但倘若不能兼得,是可以放弃趣味性的。可见,刘颂浩并不同意“依附论”这种说法,他认为趣味性原则是独立的,只是不如其它原则重要,在他的观点里,趣味性原则更多时候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第三,基本原则论。刘殉的看法:教材的趣味性与教材的实用性、交际性紧密相关。李泉认为,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有助于增强教材的趣味性,趣味性与其他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刘颂浩(2008)提出“教材编写中,要求语料在内容和语言合适的同时,具备包括趣味性在内的其他属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同样是兼顾思想的体现。”笔者认为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这四项原则都有其重要的存在意义,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唯有这四项基本原则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本高质量的教材,也就是说要体现兼顾思想,但笔者反对过分强调某一原则在教材编写中的作用而限制甚至忽略趣味性的作用,原因有两点:第一,一本教材不可能同时满足不同需求、年龄、国籍甚至性别的学生群体。针对韩国青少年的汉语学习者,趣味性原则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二,在教育心理学和第二语言教学里,人在感官上较为恒定的趋向性为趣味性,而非短暂的兴趣,同时趣味性在范围内的群体中不占少数,因此趣味性原则无论在教育心理学还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都是一个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则,也是需要教师关注的一条原则。
2 关于趣味性教学的实践
语言教材趣味性包括静态的产品趣味性和动态的过程趣味性。过程趣味性就是指动态的趣味性教学。刘颂浩(2008)提出趣味性不是一个层次单一的概念,并将其内部结构进行分类,如下表1.1:
刘颂浩(2008)提出产品趣味性是教材本身含有的趣味性,具体体现在教材的印刷、排版及语言编排的趣味性上。过程趣味性是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呈现出的趣味性,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实现教材中固有的趣味性内容,同时创设情境或是灵机一动使课堂富有创造性的趣味性,即教学的趣味性,李艳娟(2009)认为教学的趣味性单指教师能够合理灵活使用趣味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喜欢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传授和学习在交互中达成一致,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学习汉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使用静态的产品趣味性,将其变为动态的真实的趣味性。教师能从教材中挖掘到有趣的教学内容。在同一本教材中,教师和编者对于趣味点的理解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存在差异的。同时,不同教师对同一本教材的趣味性展示也不尽相同。刘颂浩(2008)认为教师能够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内容,通过趣味性的教学策略将其应用到课堂中,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营造出轻松有意思的教学氛围,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在教材的使用的过程中融入教师的理解,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快乐。
有的过程趣味性也可能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运用的结果,即“创造性趣味性”。 有两种情况。第一,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应充分考虑在导入、展开、活动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怎样应用趣味性汉语教学,预判趣味性的可行性和针对性,相当于教材编写中编排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这种“预设趣味性”不同于教材编写的产品趣味性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趣味性策略的把控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及深入了解教学对象来实现。可以说,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趣味性不是单纯独立存在的,除了教材的趣味性它也与教学环境及教学对象息息相关。第二,在动态的过程趣味性中,教师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也会面临不断变化的课堂情况,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教学情况而创造性地设计出有趣的策略,这种趣味性策略在短时间内没有经过预设却创造性地设计出来了,所以称之为“即时趣味性”。陈满华(1995)提到了“即兴幽默”和“借错幽默”,是同样的意思。
关于过程趣味性学者们主要就趣味性教学游戏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如司轶肠(2011)着重讨论趣味性教学方法中游戏的应用,把游戏分为卡片、文字、动作、表演、记忆、歌曲等类别,并考察了影响课堂游戏成功的因素:不同游戏的难度系数和不同游戏的历时使用频度等;石薇(2012)以《新汉语教程》为选材,着重对其中的语法点进行游戏设计;张妮(2008)《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探析》和《对外汉语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两篇文章都强调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冯冬梅(2008)《试论游戏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中从语言要素的游戏教学方面探讨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具体怎样使用游戏辅助教学,文中着重介绍了词汇教学中所用的游戏,如“接近组织赛、联想说词赛、词语接龙、谐音连词、倒顺词”等等。
总体来说,教材的趣味性原则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对于如何将产品的趣味性转化为过程的趣味性讨论的并不多,在现有研究中很少有关于具体教学对象年龄、性别、国籍的探讨,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