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摩根索说,围绕权力的斗争是国际政治的真正动力。纵观大国与岛国交往的历史,对权力的争夺也是其中的本质;而决定岛国对大国权力的意义的,是其位置、资源等“先天条件”所具备的潜在利用价值,这便是增加大国权力的砝码。太平洋岛国由于其地理位置和人口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文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始终处在人类主要文明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外围和边缘。工业革命以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正是由于其位置和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显现,才使岛国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各大国的纷至沓来,把岛国卷进了强国争霸的涡流之中。大国争霸太平洋岛国的历史,同时也是岛国土著居民的一部血泪史。
(一)19 世纪:美国进入南太平洋
美国在 1898 年发动美西战争,就是出于扩张海权的目的,战争目标不是征服西班牙,而是夺取西班牙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属地,建立美国自己的海外扩张基地。在这一战中,美国采取“外围战略”,不直接攻击西班牙本土,而攻击处于西班牙帝国殖民链条上脆弱地带的古巴和菲律宾,美国只用了不到三个月就达到了战略目的,赢得了战争。战时,美国顺手在太平洋上占据了诸多要地:在1898 年的六到七月之间,美国先后攻占关岛、威克岛。此后的历史发展逐渐证明,这些战略要点奠定了美国海洋大国的地位。二战中,威克岛变为其在太平洋战场最好的支撑。1898 年 12 月,在美西两国《巴黎和约》中,西班牙将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的大规模海外扩张由此拉开了序幕,美国开始登上世界政治的舞台。虽然美国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当中有很多并不属于今天太平洋岛国的领土范围,但是它们地理上的邻近性和战略地位的相似性仍然使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些关键岛屿对于国家的崛起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一战前:德国强占太平洋岛屿
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完成统一后资本主义飞速发展,但是,平等贸易带来的巨额逆差使其无法承受,进而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殖民扩张欲望。在德国早期的对外贸易中,就包括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贸易。据统计,1878 年萨摩亚和汤加群岛的对德贸易中,进口 139.56 万马克,出口 247.72 万马克。但同时期,在1879—1883 年间,德国向非洲出口由 27.92 万马克增至 42.28 万马克,而同期仅从汉堡港进口的非洲货物即从 519.65 万马克猛增到 910.52 万马克。可见,德国急切需要寻找海外殖民地作为原料来源和商品输出市场。太平洋岛屿作为重要的资源产地,自然成为了德国海外扩张的方向。德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的殖民地包括:德属萨摩亚(1900 年,全部位于今天的萨摩亚独立国境内)、德属新几内亚(1912 年,包括威廉皇帝领地)、俾斯麦群岛、德属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瑙鲁、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马里亚纳群岛(含塞班岛,不含关岛)。
(三)一战期间:日本夺取南太平洋岛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夺占德国太平洋属地。日本进入南太平洋地区建立殖民地较德国更晚。当时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已经走出了圈地时代,势力范围已基本划定。1914 年 7 月,日对德宣战。由于此时大战在欧洲爆发,使得欧洲列强深陷战争泥潭自顾不暇,这为日本争夺殖民地提供了良机。同年 8 月23 日,日本出动第一、第三舰队在南中国海域出击并攻占德国在太平洋诸岛的殖民地。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太平洋领地全部被瓜分:德属新几内亚移交澳大利亚,萨摩亚群岛归于新西兰,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则归日本所有。
(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日本在太平洋岛屿部署
日本在备战时,即将太平洋岛屿视为自己的前进基地。在二战中,日本如果没有太平洋岛礁作为支撑,是否具备直接对美国发起攻击的能力都尚且存在疑问。太平洋岛国所处的重要位置在历史转折节点上得以凸显。
(五)二战期间:太平洋岛屿成为了盟军作战的后方
美国自 1939 年起在威克岛修建大型的军用设施,使该岛建成了美海、空军基地。1941 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又攻占威克岛,将其纳入了太平洋防线,拱卫本土。日军还向盟军要地关岛、俾斯麦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等地进攻,成立前进基地。1942 年初夏,日本为切断美、澳联系,先后进攻所罗门群岛和莫尔兹比港,爆发大规模海战。日本在 1945 年战败后,将威克岛等岛屿交还给美国。总的来说,南太平洋岛屿在二战中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一部分,作为澳、美联合反击日军的重要军事基地,有力钳制了日本的进一步侵略,为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对于一个非常落后的区域来说,这一贡献不应被低估。
从上述的史实中,我们发现,自近代以来,太平洋岛屿以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在诸多重大历史节点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太平洋岛屿被看作是支点和通道,而不是最终目的地,各大国围绕太平洋岛屿的争夺和博弈,核心始终是军事安全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