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擅变过程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8日

回顾中国自近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时代变迁和人们的精神状况而几起几落,先后出现了数次高潮。}C''} 20世纪初,近代中西文化冲突过程中曾出现“全盘西化”的思潮。这种思潮大体分为四个阶段:自强运动时期西化主张的滥筋;戊戌维新与激进的西化主张的提出;清末民初“醉心欧化”的社会思潮;五四时期的文化激进主义。全盘西化论者主张,唯有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全盘接纳西方文化,一股脑地把传统民族文化与历史遗产统统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中华民族才有希望,才能走出历史的困局。新文化运动前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的“全盘西化”思潮,认为割断民族传统文化、抛弃一切传统是中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全盘西化”,照搬西方道路,才是真正的出路。这样一种思潮的出现与当时中国兴起的“尊孔读经”的逆流,以及救亡图存、救民水火的民族生存的重大危机紧密相关。    

新中国成立之后,历史虚无主义虽有所展露,不过不很突出,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肆虐十年。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社会主义建设凯歌高奏,取得了一系列空前的成就,但与此相伴随的是,党内极“左”思潮开始泛滥,急躁冒进、“头脑发热”等现象十分突出,反右倾扩大化,“大跃进运动”的失败,特别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种极“左”做法,奉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砸烂一切”的原则,由此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文物古迹的破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概言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擅变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20世纪70年代后期,历史虚无主义集中表现为“非毛化”    

粉碎“四人帮”之后,历史虚无主义首先主要体现为以反思“文革”为名,借口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错误为由而全盘否定毛泽东的“非毛化”社会思潮,它以清算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为口的,全盘否定毛泽东领导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中流砒柱作用。在这种“反思历史”的幌子下,利用中国共产党经历的曲折,全盘否定“文革”、任意夸大党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全盘否定党史、革命史、国史和军史,蓄意解构历史、歪曲历史,妄图以此搅乱人心,制造思想混乱。对此,邓小平最早警觉,对“非毛化”现象提出批评。1979124日,他在会见来访的美国友人的谈话时首次对“非毛化”的提法表态。他说:“不论现在还是以后,毛泽东思想仍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有许多基本原则还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生前确定的。有许多事情毛主席生前没有条件提出来,我们现在提出来,这本身不是‘非毛化’,根据现实提出问题是完全应该的。我们现在还是按照毛主席、周总理画的蓝图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来实行我们的对外政策。”

1981324日,他强调指出:“如果真搞‘非毛化’,那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邓小平提出,要把经过长期历史检验后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这样就解除了人们思想上的一个困惑、解决了理论上的一个难点,即:要肯定毛泽东思想,就无法批评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要批评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就无法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他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对于毛泽东同志的评价,他认为,毛泽东“在他的一生中,为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而且强调,如何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  

2. 20世纪80年代后期,历史虚无主义集中表现为“告别革命论”“否定黄土文明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历史虚无主义坚持了以往的一些论调,同时又花样翻新。特别是东欧剧变后,以反思“文革”为名,逐渐掀起了持续不断、影响广泛的“非毛化”思潮,口标直指政权合法性。与此同时,另两种论调“告别革命论”“否定黄土文明论”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现。以美国学者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两部著作为代表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告别革命论”思潮的高潮。其中,以1995年出版的李泽厚《告别革命》为代表,宣扬“制造革命论”,认为革命是少数革命家制造的,抛出了诸如“20世纪的革命方式确实带给中国很深的灾难’}Ci9}si“革命可说是一种能量的消耗,而改良则是一种能量的积累m Ci9}6s等观点。这本书极尽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中国近代史以及否定新中国建设成就之能事。其实,“告别革命论”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化,就是与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政治上鼓吹多元化,在意识形态上要求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新自由主义以及国际反共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相呼应,利用我国改革开放这场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把中国引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被资本主义“收编”。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后,以“蓝色海洋文明”否定中华“黄土文明”的思潮,以1988年的电视政教片《河荡》为代表,该片颠倒是非,混淆视听,从刻意渲染中国人的落后性,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    

3. 21世纪初开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卷土重来,花样翻新,形式多样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学术领域(哲学、政治、历史等)、文学艺术领域传播,首先是打着“学术研究”“理论创新”“学术反思”的幌子散布自己的观点,挖空心思利用学术刊物、研讨会和学术著作等平台,或者通过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文艺作品,主要凭借网络、自媒体、微信和微博等手段,以柔性方式巧妙隐蔽地渗透和传播其价值观和思想观点,从而导致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弥漫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气息。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搞社会主义是“抢跑”、是“早产儿”,应该“补资本主义的课”,向资本主义“接轨”“转型”;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非毛化”思潮;从低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的“制造革命论”“告别革命论”;丑化、妖魔化、贬损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的“虚无进步历史论”;从虚无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到曲解“马克思主义也是虚无主义”以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相互否定等等。显然,如果放任历史虚无主义泛滥蔓延,思想和价值观完全被搞乱了,政权的合法性基础被掏空了,那么,“城头变幻大王旗”式的“改旗易帜”可能只是一夜之间。    

不难看出,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与国际国内各种矛盾和问题息息相关。不同历史阶段,历史虚无主义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不同中的同”是历史虚无主义“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通过消解和解构历史,否认已有公论和普遍接受的事实,从而摧毁中华民族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