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医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总体良好,在自主学习测量的大部分维度上都有不错的表现,但在学习计划、学习焦虑、学习反馈等维度上的表现却相对较差。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当下大学生学习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十几年的中小学学习和生活中,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习惯于被计划、被安排,无论是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甚至生活习惯上都不能或者不会去自由自主的进行规划,这使得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依然不能合理的规划个人的生活、学习时间和任务,甚至许多大学生并没有对个人生活和学习进行规划的意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不同于中学,学习时间和内容上有更大的空间和弹性,生活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这就更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规划意识和计划能力,而不能合理的计划以及坚持实施个人计划便会导致逃课、拖延、临考突击等常见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引起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
1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状况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医学生之间自主学习情况的比较,女生在内在目标、学习控制、外在目标、一般方法、学习求助、学习管理、学习计划等多个维度以及动机和策略分量表的总分上均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的自主学习状况明显好于男生。我国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状态上,男女之间存在普遍的不同,男生往往更多出现逃课、泡吧、沉溺于游戏、男女感情而荒废学业的问题,而女生的学习成绩也普遍优于男生。一方面女生相比男生面对的外部诱惑较少,另一方面女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表现出更好的自律性,也更少出现逃课、作弊等行为。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同年龄的男女之间,女生的心理年龄要大于男生,她们心智成熟的更早,也要比男生更懂得权衡利弊、考虑个人未来、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等,因此在面对同样的课程压力、课余生活、甚至外部诱惑时,女生往往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也表现出更好的学习自主性。
2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状况的生源地差异
不同家庭所在地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比较如表 3-6 所示,城乡与农村学生之间在自主学习各个维度的比较上,仅在外在目标的得分上农村学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正如许多学者对于大学生诸如学业适应性、就业意向等问题的研究中所提到的,农村与城市来源的学生在许多涉及到物质,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来源的学生由于家庭收入、早期教育、成长经历等原因往往要比城市学生背负更 多的期望和心理上的负担,他们更看重班级排名、奖学金、个人荣誉等,希望未来留在城市的农村学生往往更早的为就业和发展考虑。
3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状况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内在目标、学习焦虑、一般方法、学习求助、学习管理、情绪管理和策略总分等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可见,与学习动机相比,学习策略的更多维度上年级之间变化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各个维度四个年级之间的变化并不是单纯的逐级上升或逐级下降,所有差异性显著和多个差异性不显著的自主学习维度的得分,在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之间出现“V”字型变化。大学二年级,自主学习的几乎所有维度得分均低于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三年级。可见大学的第二年,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明显发生了变化,在大学的第一年,大多数大学生还能一定程度上保持着高中遗留下来的学习习惯和对于学习生活的严谨态度,尽管对于大学生活有迷茫和不适应,但大部分的学生都希望能在大学阶段有不错的表现,而很多人还不了解大学的课程和考试状况,出于对课程和考试不及格的担心,也会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到了大学的第二年,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已经不明显,但迷茫仍然存在,许多学生大一还能勉强保持的学习习惯没能坚持到大二,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也更为丰富多彩,许多大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课余活动、社团、学生会等团体活动,也有一些学生开始沉溺于个人爱好、网络游戏或者男女关系。而对于学习,很多大二学生持消极态度,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现象,许多人对于考试也不再认真对待,而是抱着一种“及格”的心态,依靠考前突击应付考试。到了第三年,糟糕的情况有所好转,对于专业的深入了解使得大家不再迷茫,许多人开始为日后的就业或升学考虑,逐渐将生活重心回归到课业上来。
因此,大学第二年是大学生学习和心理问题较为集中的一年,也是大学生涯中十分关键的一年,学校、老师等都应该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二、医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
1 医学生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三个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与赵峥、侯永梅等人在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时得出的男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的结论不同。而医学院校学生一般自我效能 感得分男生 35.15±6.91,女生得分 34.39±5.68 与以往研究中普通院校男大学生得分26.9±5.70,女大学生得分 25.5±5.30 相比较可见,医学院校男女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方面要显著优于普通院校学生,不同于普通院校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优于女生,医学院校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并不显著高于女生,可见,以往研究中所提到的,由于各种社会、家庭、文化原因导致的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性别差异,在医学院校的男女学生之间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医学院校特殊的性别构成导致的。
2 医学生自我效能感生源地差异
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医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方面,城镇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我国是城乡差距较大的国家,尤其当前正在读大学的这部分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城乡之间在物质水平、文化观念、甚至家庭中子女数量都有很大的不同。城镇来源的学生,往往独生子女居多,物质生活较为优越,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见闻更广,也相对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高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农村学生则往往相反,因此导致了不同家庭居住地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
3 医学生自我效能感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医学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两个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方面,大学四个年级得分的变化与前面提到的自主学习得分变化较为一致,在大一、大二、大三之间呈现“V”字型变化。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则从大一到大四呈现递增的变化,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加深,大学生对于自身能力有了更好的了解,认识到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增长,同时也增长了自信,一般自我效能感逐步提升。
三、医科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现状分析
1 医学生一般学业情绪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医学生一般学业情绪的各个维度得分比较,愉快、希望、羞愧三种情绪,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厌烦、失望两种情绪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以往的研究表明愉快和希望两种积极情绪对于改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成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羞愧虽然被认为是一种消极情绪,但也有研究显示,羞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习状况起到促进作用,人们在感知到羞愧情绪后往往不是付诸消极行为,而是自我审查和纠错行为。厌烦和失望等消极情绪往往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出现自我放逐、玩物丧志等。可见,医学院校的女生更多的感知和体会到积极地,有利于学业状况的情绪,男生则更多的感知到消极的,不利于学业状况的情绪,这一结论与前人研究中得出的,“男性大学生更多的感知到积极的学业情绪,女性大学生更多的感知到消极的学业情绪”的结论不同。
2 医学生一般学业情绪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医学生一般学业情绪得分比较,四个年级在放松、自豪、愉快、希望等正面情绪,厌烦、失望、羞愧等负面情绪上具有显著差异。愉快和希望被认为是积极高唤醒的学业绪,放松和自豪被认为是积极低唤醒的学业情绪,愉快和希望两种情绪得分在四个年级间的变化较为一致,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之间出现“V”字型变化,这与前面提到的主学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规律较为相似,而积极低唤醒维度的两种情绪,在四个级之间逐渐上升。消极学业情绪方面,厌烦和失望被认为是消极低唤醒的情绪,这两种绪在大一、大二、大三之间的变化与愉快和自豪相反,呈现反向的“V”字型变化,而羞情绪在四个年级之间逐渐下降。这与苏世将、马慧霞等人在研究中得出的“二年级比一三年级体会到更多的负性情绪和较少的正性情绪”的结论是一致的。可见在大二这一学年大学生的学业情绪状况较差,体会到更多的消极情绪和较少的积极情绪,教师及学校应这一阶段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对这一阶段大学生表现出的学业情绪的变化进行积的引导。
四、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关系研究
1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一般学业情绪的相关关系
自主学习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主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大部分维度和三个不同方面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自主学习各个维度得分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相比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性高。一般自我效能感考察被试者较为普遍和总体上的自我效能感,并不专门针对某一领域或某种情境下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考察,而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则更针对被试者在课堂、学业、备考等行为或情境下所感知到的自我效能,范围更具体也更有针对性,与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各个维度涉及到的问题关系更为密切。有关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中提到,自我效能感往往通过影响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选择过程四个方面来调节自身行为。这意味着,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往往更为积极、善于控制情绪、具有较好的认知策略、更能做出合理的选择,而这些特质也正是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部分,换句话说,当一个人具备了上述特质,他也就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提高自我效能感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
自主学习与一般学业情绪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主学习的动机及策略的各个维度得分与大部分正向学业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大部分负向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负相关。一般学业情绪中的羞愧和气愤两种情绪与大部分的自主学习维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自主学习策略分量表中的学习反馈维度与大部分学业情绪维度相关性较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学业情绪中的焦虑、失望、羞愧、愤怒等多个负面情绪与自主学习的学习反馈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徐先彩、龚少英在研究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时,认为学业情绪可以影响认知加工(Ashby , Isen & Turken 1999),影响学生对注意资源的分配,影响学生对任务相关的加工过程,影响青少年的选择性注意和持续性注意,
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习兴趣,而上述种种,也正是决定自主学习能力优劣重要特征,因此,改善情绪体验,提高学生自身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促进学生更多的感知正性学业情绪,较少的感知负性学业情绪,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
2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一般学业情绪的回归关系
自主学习与自我效能感及一般学业情绪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调节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正性学业情绪和负性学业情绪进入最终的回归方程,自我调节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正性学业情绪均对自主学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负性情绪对于自主学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四个自变量共同解释因变量 70% 的变化,一般自我效能感没能进入回归方程,可能与其考察的自我效能感较为总体并不具有学业方面的针对性有关。进入方程的四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自我调节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正性学业情绪和负性学业情绪,可见提高自我效能感能够更有效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学业情绪虽然也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直接作用相对较弱。某些研究认为,学业情绪通过影响认知过程、学习动机、策略选择等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业表现。Pekrun 等人则认为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控制和价值的评估是学业情绪的主要来源,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成就预期等既影响学业情绪又受到学业情绪的影响。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来自四种不同途径:个人自身行为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生理和情绪状态,无论以上哪种途径,形成或改变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都需要一个过程,且效果较难测量。而改善一个人的学业情绪则相对容易得多,自我认知、成就目标、认知能力等个人因素以及家庭、班级、课堂等外在因素都会对学业情绪产生影响,这些内外在因素的改善也都有利于学习者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因此,在提升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应将提升自我效能感作为人才培养的长期任务,将改善学业情绪和提高学生情绪控制、调节能力融入日常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