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生物多样性与湿地景观结构的恢复优先性研究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7日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同时也是中国环保部确定的3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本研究将研究范围定义为三江平原现有湿地及1995年来退化与消失的区域,即1995年湿地分布范围。自1995年以来,三江平原湿地减少了5776.26 k耐,高达原湿地分布面积的40 %。大面积的湿地被农田侵占,有部分湿地虽未开垦为农田,但也退化为沼泽草甸或杂草草甸,导致区域内生物多样性迅速流失,动植物物种减少,很多物种已经被列为濒危等级,尤其是以湿地为栖息地的鸟类

1.2数据来源与处理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中用到的1995年及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生物多样性代表性特征主要包括物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物种栖息地预测、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空间化数据均为1995年空间数据。40个物种的潜在栖息地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模型进行模拟,所需数据包括土壤、植被类型、DEM、河流、居民分布等;代表性生态系统通过专家咨询获得,在植被类型图中提取;代表性生态过程包括河流廊道、高低地交界和宏观环境交界(Macro-habitat interfaces)通过空间分析提取。植被类型图来自于中国湿地科学数据库,其他数据来源于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物种栖息地特征信息来源于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 讨论    

经过几十年的开垦与城市建设,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已经减少75%以上,物种栖息地及迁移廊道破碎化,影响到物种的繁衍生存及其基因流动,同时也阻碍了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目前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7.85%,虽然在5%-10%范围内,但比例偏低,且分布不均匀,尤其在建设用地与农田集中分布区,湿地分布比例甚少。三江平原各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仅占三江平原总面积的3.88%,而且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由于管理不力已经被农田侵蚀,如果湿地再持续退化或消失,三江平原区域的生态安全与稳定将难以维持,三江平原湿地恢复尤为紧迫。本研究结合湿地历史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结构确定了湿地恢复的空间位置与优先性,若将本研究提出的高恢复价值区域进行合理恢复,三江平原湿地总面积将由7.85%增加到13.17%,在增加区域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本研究通过结合历史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结构为区域湿地恢复优先性研究提供了快速评估方法,也为今后区域湿地恢复计划提供了直观的时空参考。本方法可以应用到其他生态系统类型的恢复优先性研究,尤其是对于缺乏详细生物多样性历史数据与资料的区域。虽然有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类似的湿地恢复优先性研究,如Thomson等利用62个物种栖息地适宜性动态变化时滞性进行的恢复优先性分析。但该方法是以未来生物多样性情况为基点所做的优先性分析,而本研究考虑了一定开垦年限内土壤种子库对湿地恢复的影响,以当前生物多样性情况为基点,通过历史生物多样性格局进行恢复优先性排序;另外,本研究综合考虑了物种、代表性生态系统及生态过程,更充分地表达了生物多样性    

虽然本研究为湿地恢复评估提供了快速评估方法,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历史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的构建,虽然是由量化目标驱动的,但在保护对象选取与目标制定过程中也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另外,三江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拥有大面积的农田,农田占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三江平原一直以来的矛盾所在,因此在实际湿地恢复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耕地类型、湿地恢复潜力(成功恢复的可能性)、恢复成本及途径等问题。比如考虑从恢复优先区去除受保护的基本农田、通过非法定机制控制人类干扰减少保护成本等。

3 结论    

本研究对三江平原近20年的湿地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大幅减少,且破碎化现象严重,70%以上的退化或消失湿地是被耕地侵占,西部与中部县市湿地比例偏低,不利于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急需进行湿地恢复。通过结合基于不可替代性的历史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和现有湿地分布比例对三江平原湿地进行了湿地恢复优先性分析,将三江平原19个受湿地影响的市县划分为4个恢复优先等级,并确定了不同恢复等级市县内湿地恢复的空间位置。本研究为今后三江平原湿地恢复行动的时空顺序提供了参考,同时为缺少生物多样性历史数据的区域提供了快速评估的方法。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