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情绪的“扩展一构建”理论
在积极情绪领域最有影响的研究是积极情绪的“扩展一构建”理论。该理论认为,看起来相对离散的积极情绪会增强个体瞬时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并对指导思想和行为的心理资源有长远的影响。
这一心理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也就说,个体的每一次积极情绪都会使其思想行为模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下图所展示的就是从积极情绪产生到思想行为模式转变的全过程(图2-3)。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跑步,当一个人在面临生命危险时,只会尽全力去跑,跑得越快越好,而不会讲求跑步姿态的优美。这种跑步是本能性的、刻板的重复。而当一个人处于兴奋状态下时,他则很可能一边跑一边摆弄各种优美的姿势,于是就产生了舞蹈艺术。也就是说,当个体的积极情绪激被发时,就会尝试各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表达自己,这就是创造性诞生的前提。相反,当个体长期处于紧张等消极情绪之中,便会使
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从而使心脏负荷增大、血压波动,进而使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失调,最终导致严重疾病和碎死的发生。因此,使个体大部分时间处于积极情绪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人格的“渐变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通过反复实验发现:人格是可塑的。也就是说,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外界对个体的刺激会导致个体人格的变化。这个理论称为“渐变论”(图2-4)。正是有了这个理论基础,本课题才能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进行一定深度的探讨,并提出一系列策略。
(三)“培养天才”与“良好品德和积极力量”的研究
在对天才儿童的研究中发现,他们在自己的天赋领域有着很强的成就动机和坚持性。而这些天才的形成与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联度。一般而言,家境富裕,
父母教育宽松的家庭容易出天才。斯特博格在研究中发现,这些家庭教育宽松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大脑两侧额叶被激活,而受到严厉管教的普通儿童则通常是单侧额叶被激活。因此,要培养天才儿童,就需要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并且有明确的积极人格目标。
那么,要给儿童塑造的积极人格是怎样的呢?有具体的描述么?彼得和赛里格曼给出了答案。他们在2001年绘制了一张“良好品德和积极力量”分类表,描述了六大类积极人格特质。这六大积极的人格特质分别是:智慧(知识的获得和运用)、勇气(面对内部或外部压力时誓要达到目标的愿望)、仁爱(人与人交往之间的积极力量)、正义(文明的积极力量)、节制(做事有度、不过分的积极力量)和卓越(是自己和全人类相联系的积极力量)。也就是说,对儿童积
(四)儿童极人格的建构方法
前文中己经提到:要通过外部因素来塑造个体的积极人格,其直接的途径就是让个体更多的处于积极情绪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当中。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途径一:通过积极情绪建构。
积极情绪分为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两类。感官愉悦是指机体消除自身内部紧张力后的一种主观体验。它来自于自我机体平衡的保持,是人感觉器官放松的结果,如饥、渴、性等的满足后的体验就属于感官愉悦。而心理享受则来自于对个体固有的自我平衡的打破,即所做的超越了个体自身的原有状态。比如,运动员超越自己而创造新的纪录。在这一方面,心理享受类似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后的高峰体验。与感官愉悦相比较,心理享受更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积极品质的培养。因此,积极心理学主要以培养或增进个体的心理享受为核心。
如果我们要定量的对积极情绪进行分析,我们需要把个体在某一时间段内体验到积极情绪的总时间PEA (Postiive Epxerience Amounts)减去该时I}段内体验到消极情绪的总时间NEA (Negative Epxerience Amounts),得到的结果就是该时I司段内个体体验到的纯积极体验量WBA (well-Being Amounts),即EPA一NEA=WBAo WBA是评价积极人格状态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当一个人用20分钟看书,然后用20分钟开车,他在两个时间段内获得了相同的纯积极体验量。但是,20分钟看书和20分钟开车对于他而言,积极体验的价值是不相等的。这种积极体验的价值称作积极体验强度。在研究中,由于个体差异,希尔将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在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有一条公认的法则:只要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就可以视作一种规则。因此,希尔在对罗斯福、福特、卡耐鉴、爱迪生等人的研究中得出了36条最具有价值的积极体验.虽然这些积极体验看似有些凌乱,但能够为积极人格的建构提供有效的参考。结合本课题研究,笔者将与本课题最相关的20条摘录下来:
1.切断与你过去失败经验的所有关系,消除你脑海中的那些与积极心态背道而驰的不良因素,并以新的积极行动来替代它们。
2.找出你一生中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并立即着手计划去得到它。
3.培养每天说或做一些使他人感到舒服的话或事。日行一善,可永远保持无忧无虑的心情。
4.彻底盘点一次你的“财产”。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财产就是健全的思想,有了它你就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5.和你曾经以不合理态度冒犯过的人联络,并向他致以最诚挚的歉意。这项任务愈困难,你就愈能在完成道歉时摆脱掉内心的消极心态。
6.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能占有多少的空间,与我们为他人利益所提供的服务的质与量,以及提供服务时所产生的心态成正比。
7.放弃想要控制别人的念头,在这个念头摧毁你之前,你先摧毁它。把你的精力转而用来控制你自己。
8.把你的全部思想用来做你想做的事,而不要留有余地给那些胡思乱想的念头。
9.向每天的生活索要合理的回报,而不要光等着回报跑到你的手中。你会因为得到许多你所希望的东西而感到惊讶—虽然你可能一直都没有觉察到。
10.除非他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人的建议,你的谨懊将会使你避免被误导或被当成傻瓜。
11.使自己多参加各种运动和游戏以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快乐和正能量。否则别接受任何同时在游戏中获得
12.增加自己的耐性,并以开阔的心胸包容一切。同时,要与不同的人多接触,学习接受他人的本性,而不要一味地要求他人总是照着你的意见办事。
13.你应承认爱是你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最佳良药。爱会改变和调适你体内的化学元素,以使它们有助于你表现出积极的心态;爱也会扩展你的包容力,接受爱的最好方式就是付出你自己的爱。
14.你要相信你可以为所有的问题寻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但也要注意你所找到的解决方法未必都是你想要的方法。
15.参考别人的例子提醒自己:任何不利情况都是可以克服的。海伦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的能力,但她却成了生活的强者,并鼓舞了数以万计的人。
16.和其他有志于成功的人组成智囊团,共同讨论你们的进程,并从更宽广的经验中获取好处。务必以积极面作为基础进行讨论。
17.分清楚愿望、希望和欲望。只有强烈的欲望才会给你驱动力,而且只有积极心态才能供给产生驱动力所需要的燃料。
18.避免任何具有负面意义的说话形态:尤其是吹毛求疵、闲言碎语或中伤他人名誉的语言。与此同时,以积极的说话形态来代替它们。
19.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表现出真实的自我,没有人会相信骗子。
20.信任和你共事的人,并承认如果和你共事的人不值得你信任时,就表示你选错了人。
在罗列出希尔的这20条积极体验后,研究者将其分类整理到一个表格(见表2-1)当中,并对应到相应的基础情景。这些基础情境将在后文的进一步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途径二:通过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建构。
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在儿童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教育层面。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通过激发儿童的自尊(Self-Esteem),从而建构儿童的积极人格。心理学中的自尊与我们生活中的含义不同。在心理学中,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长久保持赞许的看法,即个体对自身能力、价值、重要性的认同程度。认同程度越高,自尊就越高。具有高自尊的人能管理自己、指导自己和监督自己,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他们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价值和意义,能坦然接受别人的尊重和期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心理幸福和心理健康。他们在生活中有灵活性、恒心和希望,在工作中表现出责任心、主动性、创新性,对他人时显得有爱心、诚实和宽容。
从情感要素来讲,自尊包含了两种基本要素:归属感和控制感。归属感是个体感到无条件被他人接纳的感觉,属于价值维度范畴。这种被接纳是无条件的,并不是因为被接纳的个体具有什么特质或其它特殊原因,只因为他是他。这种归属感是个体在群体交往中的基石,也是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基石。控制感是指个体能感受到自身行为对特定的人和事产生了影响,是自我能力感的体现。这种控制感并不是要掌握他人的“生杀大权”,而是产生了一点影响即可。打个比方,当一个人在运球的时候,就对球产生了一种控制感,这并不需要他球技多好,只要是在运球,就会获得这种控制感。
因此,要激发儿童的自尊,就要从归属感和控制感上下功夫。传统教育倾向于纠正儿童不正确的习惯,使他们在改正错误习惯的同时,养成了依赖、言听计从、按部就班的习惯,并不利于他们归属感和控制感的形成。而在积极心理学教育领域,我们提倡通过对自身优点的觉察、对他人优秀案例的学习,来激发所有儿童的勇气、乐观、有理想、人际和睦、信念、工作热情、诚实、坚定、从容不迫的品质。因此,优点并不是克服缺点的工具,而是用以引导儿童往积极人格方向走的指南针。此外,我们还要引导儿童在团体中寻求并发展“亲密关系”(较深的友谊、亲情、爱情都属于亲密关系的范畴),在爱与被爱中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在与人交往中找到对自身言行的控制感,从而激发其自尊,最终形成积极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