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积极情绪空间”的调查研究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7日

一、儿童活动中心实例调查研究

在导论中,我们己经简单的了解到国内外的儿童活动中心现状,并初步知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本节中,我们将选择两个周边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活动中心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剖析其中的问题。

在调查研究对象的选择上,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要具有普遍代表性,也就是说,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儿童活动中心的实际情况。其次,要方便反复调研,以获取最真实的一手资料。于是,在经过反复比较之后,我们选择了绵阳市少年宫和成都市青少年宫最为调查研究对象。这里要重申的是,在本文中“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均是同一概念。

1  绵阳市少年宫调查研究

城布公蠢

绵阳市少年宫(图3-1)位于绵阳市涪城区中心位置,基地东侧毗邻城市主干道。西南两侧紧邻城市公园,北侧为一座高层建筑。由于紧邻城市公园,因此基地的步行人流很多。基地分为两部分,西侧为少年宫主体建筑,东侧为入口广场兼停车场。于是,唯一可以提供给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广场便成为了停车场,而且人车混行的设计也让建筑的使用者一一儿童置身于危险当中。

主体建筑有九层,为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从局部来看,建筑立面上有一些刻意装饰的痕迹,和其它三线城市的建筑处理手法一致。建筑造型中的玻璃柱体是建筑的边庭(图3-2 ),其内设有自动扶梯,是家长和儿童上下楼的主要通道。建筑内部,连接各功能空间的是较为开敞的交通空间,为儿童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场所,同时也为在一旁等候的家长提供了较好的休息场所。   

从建筑平面来看,其内部功能空间(图3-3 )绝大多数是各种培训班所需要的教室,规规矩矩,而建筑本身应当具备的文娱活动空间、体育运动空间则无处寻觅。交通空间可以兼做展览空间,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周围一个个封闭狭小的教室则又让这个空间变得气氛诡异:一边是生动活泼的交流展览空间,一边又是封闭压抑的培训空间。

我们随即对绵阳市少年宫内的儿童和家长进行了走访,试图了解这个建筑的空间形态对儿童积极情绪的影响。通过深聊,我们得到了以下信息:一是儿童置身于各种培训教室当中,头脑里满满的都是培训内容。特别是在参加奥数之类的培训时,精力高度集中,情绪是紧张的,根本无暇顾及建筑空间形态对其产生的影响。即使是在参加一些有趣的兴趣班时,方方正正的教室也没有对其情绪产生影响;二是家长认为休息空间较多、较开敞,在等候时能够比较放松,也比较无聊。但儿童对休息空间总的来说没有太多感受,他们很少停留在此,多是认为这只是一条走道而已。此外,对交通空间里的弧形玻璃幕墙和各种可爱的装饰则十分喜欢,能够产生积极情绪。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方方正正的培训空间没有对儿童情绪产生影响;2.儿童在其停留时间短的交通空间里产生的情绪较少;3.弧形玻璃幕墙和可爱的装饰对儿童产生积极情绪起到了作用(图3-4)0   

成都市青少年宫位于成都市锦江区顺城大街东侧,基地近似正方形,周围分布着很多大型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该建筑的建造年代较早,建筑形式类似川西民居中最典型的三合院:南、北、东三侧为主体建筑,西侧开口,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庭院。

主体建筑由三栋建筑组成,分别是位于北侧的B区、位于东侧的C区和位于南侧的A区。建筑中最高的B区有七层,最低的C区有三层,居中的A区则是六层。三栋建筑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三合院。建筑造型是标准的八、九十年代社会主义中国建筑形式,简单而适用。每逢艺术考试,庭院里就大摆长龙,家长和儿童排长队参加报名和考试(图3-6)。  

从建筑平面(图3-7 )来看,三合院中的建筑以外廊式为主,外廊旁边即是培训教室。管理单位将这些教室租赁给外面的培训机构,在招商引资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由于各种考试和获奖的压力,家长不得不将儿童送到这里来参加各种培训,进而参加各种考试,以取得儿童升学的“免死金牌”。与其说青少年宫是儿童参加活动的地方,不如说是参加各种培训的地方,而且相当多的培训都不是儿童情愿的。如此以往,原本可以让儿童嬉戏奔跑的室外活动场地也变得安静起来。

我们随即对成都市青少年宫内的儿童和家长进行了走访,试图了解这个建筑的空间形态对儿童积极情绪的影响。通过深聊,我们得到了以下信息:首先,超过三分之二的儿童来此的目的是参加各种培训,以增强PK周围同学的“实力”,花派钱息又并未留意建筑空间形态;其次,在外廊式、无空间变化的建筑中,儿童和家长感到该空间形态与教学楼类似,没有体验到积极情绪;另外,置身于庭院中的儿童表示喜欢这里,并感到在露天的庭院中能够体验到比教室更多的积极情绪;最后,儿童普遍对墙上的装饰充满好感,并产生了积极情绪。于是,我们得出结论:1.外廊式、无变化的建筑空间形态没有激发儿童的积极情绪;2.露天的大庭院对儿童产生积极情绪起到了作用;3.墙上的装饰对儿童产生积极情绪起了作用。

3  成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调查研究

成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图3-9 )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中心位置,基地西北两侧毗邻城市次级道路星科北路。南侧紧邻府河,东侧为铁路干线。由于基地位置并不是繁华的闹市区,因此基地的步行人流较少。基地面积达到170500 mZ,中部为少年宫主体建筑,东部为入口广场兼停车场,西部为拓展训练活动基地。因此,可以提供给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广场很多,·但实际利用率却很低,.这样就造成了大面积的室外活动场地浪费。   

主体建筑有五层,为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从局部来看,建筑立面上有一些类似高技派装饰的痕迹,但造型与建筑结构并无对应关系。建筑内部有一个边庭,较为空旷,其余部分则是一个个的房间,用于租赁给各种培训班使用。场地西侧的素质拓展基地为大面积的草坪,草坪上有各种游戏器具,供儿童游戏使用(图3-10 )。但实际情况是,基本上没有儿童到此使用这些器具。因此,素质拓展基地的使用率也是很低的。从建筑群平面来看,其功能空间(图3-11)并不明确,而且很多空间已经荒废(尤其是其中的水域),只有入口和主体建筑内的空间被用作展览空间,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图3-12成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筑空间形态对儿童积极情绪影响(作者绘制)

我们随即对成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内的儿童和家长进行了走访,试图了解这个建筑的空间形态对儿童积极情绪的影响。通过深入的交流,我们得到了以下信息:一是场地过大,即使从场地的一侧走到另一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使用率不高,因此儿童们并未对该建筑群的空间形态产生足够的印象:二是正因为有了充足的室外活动场地,所以儿童可以在这里游戏玩耍,但活动区域相当有限,集中在主体建筑和建筑群入口之间,这里开放的场地形态给儿童轻松、快乐的感觉。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I.面积过大空间没有对儿童情绪产生影响;2.主体建筑与主入口之间的开放空间激发了儿童的积极情绪(图3-I 2 ) 。

4  调查研究结论

通过对绵阳市少年宫、成都市青少年宫和成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三个实例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其中建筑设计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们通过走访的方式,随即对这两个建筑内的儿童和家长进行深入的对话,知晓了三个儿童活动中心的空间形态对儿童积极情绪的影响。现将这些调研结论通过表3-I呈现出来。

二、儿童“积极情绪空间”的调查研究

在第二章中,我们己经将“希尔对于积极体验的研究”中所提到的情境进行分类,并将这些情境作为本节“积极情绪空间”的调研基础。另外,为了弥补希尔研究中的不足,我们将日常生活中儿童和家长普遍抱怨的情境也纳入到本节的调研当中,一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确定出“积极情绪空间”和“应避免的空间”。具体的调查研究设计和操作详见下面的内容。

1  研究目的

    探查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积极情绪强度,以确定哪些空间环境是“积极情绪空间”,哪些些空间环境是“应避免的空间”。具体而言,通过问卷的方式,让儿童对各种情境打分:如果在这个情境里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越强,分数就越高,反之,分数就越低。然后通过对分数的统计,确定出“积极情绪空间”和“应避免的空间”。

2  研究方法

研究人群:随机抽样的儿童(年龄控制在6至14岁)。

研究步骤:第一步,在街上、学校里、儿童活动中心内对儿童进行随机抽样,并发放问卷。调研者协助儿童填写问卷。由于部分儿童年龄太小,不能充分理解题意,故采用将题目解释给儿童听,儿童作答后,调研者做记录的方式。第二步,将已作答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各种情境中儿童体验到的积极情绪强度,从而确定出“积极情绪空间”和“应避免的空间”。

问卷模式选用: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将36个常见的情境列出,让受访儿童想象:置身于这个情境当中,我的情绪如何?5分表示“特别愉快放松”,4分表示“还比较愉快放松”,3分表示“一般、没太大感觉”,2分表示“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1分表示“特别紧张或压抑”。

问卷题目设置:问卷题目选择了一大类基础物质环境和两大类基础情境:基础物质环境是儿童经常停留的四种空间环境;两大类基础情境分别是上文中希尔“对于积极体验的研究”中所提到的情境和日常生活中儿童和家长普遍抱怨的情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基础物质环境是物质性的,看得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间环境;而基础情境是事件性的,是一些具体的事件和活动,可以存在于各种空间环境内。我们将基础物质环境((4种)与基础情境(第一类6种,第二类3种,共9种)两两组合,形成了36个情境作为问卷题目。在36道李克特选项后面,设有两道开放性问题,意在了解儿童积极情绪的至高点和至低点,作为辅助研究。

  其中,基础物质环境为学校、爱与被爱、积极行动、自省、家、户外、文体设施、为他人服务、游戏;第一类基础情境为做计第二类基础情境为考试辅不被接纳、无控制感。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九种基础情境可以存在于多种物质空间,而并非必须与某一特定的物质空间相匹配。在前面的儿童活动中心实例调研中,我们也发现: 很多现有的功能空间已经能够部分的与之对应(图3-13),只是还不能够完全与之相对应而己。也就是说,在激发儿童的积极情绪方面,现有的儿童活动中心己经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远远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通过图3-13的描述,我们看到:现有的儿童活动中心所具有的各个功能空间与九类“基础情境”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并不非常契合,对激发积极情绪的针对性较弱。而四类“基础物质环境”则覆盖面更广,能够更加全面的为本课题提供一个研究面,同时也对积极情绪的激发更有针对性。因此,在结合九类“基础情境”和四类“基础物质环境”后,我们拟出了设有38道题目的问卷(其中客观题36道,主观题2道)。具体题目详见附录。

3  数据统计分析

该问卷共发放206份,收回193份,其中有效问卷162份。这162份有效问卷中,28份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家属院的儿童,34份来自绵阳市少年宫参加辅导班的儿童,41份来自益阳市金银山小学的儿童,59份来自隆昌县第一中学初一的儿童。受访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如下(表3-3;表3-4 )   

从上表可以看出,受访儿童年龄在6至8岁的占38.27%} 9至11岁的占25.3112至14岁的占36.42%,三个年龄段的分布较为平均。从性别分布来看,男孩占52.47%,女孩占47.53%,性别分布均匀,利于研究工作中的科学性。下面,对“积极情绪空间调查问卷”中的38道题目进行逐一统计分析。   

题目O1的基础情境是做计划,意在了解儿童在“学校”与“做计划”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69.75%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学校”与“做计划”两者同时具备时,绝大多数儿童是能够产生积极体验的,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02的基础情境是爱与被爱,意在了解儿童在“学校”与“爱与被爱”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96.91%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学校”与“爱与被爱”两者同时具备时,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非常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03的基础情境是积极行动,意在了解儿童在“学校”与“积极行动”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半数以上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学校”与“积极行动”两者同时具备时,半数以上的儿童产生了积极体验。通过进一步走访,在选择“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的儿童多是本身比较害羞,对文娱活动存在“不好意思”的固有看法,而非这个情境本身不能带来积极情绪。因此,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04的基础情境是自省,意在了解儿童在“学校”与“自省”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近80%的儿童选择了“一般,没太大感觉”。因此,当“学校”与“自省”两者同时具备时,绝大多数儿童既没有形成积极体验,也没有形成消极体验。根据赛里格曼的研究,中性情绪是一类具有很强积极价值的情绪。因此,在此情境下的此空间在本课题中被认为是积极情绪空间。

题目O5的基础情境是为他人服务,意在了解儿童在“学校”与“为他人服务”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85.18%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学校”与“为他人服务”两者同时具备时,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非常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06的基础情境是游戏,意在了解儿童在“学校”与“游戏”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70.99%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学校”与“游戏”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较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07的基础情境是考试辅导,意在了解儿童在“学校”与“考试辅导”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69.76%的儿童选择了“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因此,当“学校”与“考试辅导”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消极体验,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不具备积极情绪的。

题目08的基础情境是不被接纳,意在了解儿童在“学校”与“不被接纳”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90.13%的儿童选择了“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因此,当“学校”与“不被接纳”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消极体验,而且该消极体验的强度很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不具备积极情绪的。

题目09的基础情境是无控制感,意在了解儿童在“学校”与“无控制感”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56.79%的儿童选择了“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因此,当“学校”与“无控制感”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消极体验,而且该消极体验的强度较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不具备积极情绪的。  

题目10的基础情境是做计划,意在了解儿童在“家”与“做计划”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90.12%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家”与“做计划”两者同时具备时,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非常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11的基础情境是爱与被爱,意在了解儿童在“家”与“爱与被爱”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71.61%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家”与“爱与被爱”两者同时具备时,大部分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较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12的基础情境是积极行动,意在了解儿童在“家”与“积极行动”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93.21%的儿童选择了“特别J偷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家”与“积极行动”两者同时具备时,大部分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非常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13的基础情境是自省,意在了解儿童在“家”与“自省”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该题目设定的基础: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在独处环境中有自省倾向)。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80.86%的儿童选择了“一般,没太大感觉”。因此,当“家”与“自省”两者同时具备时,大部分的儿童都既没有产生积极体验,也没有产生消极情绪。前文中已经说明:本课题将中性情绪归纳为积极情绪中,故此空间在此情境中是具有积极情绪的。

题目14的基础情境是为他人服务,意在了解儿童在“家”与“为他人服务”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58.12%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家”与“为他人服务”两者同时具备时,大部分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15的基础情境是游戏,意在了解儿童在“家”与”游戏”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74.69%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家”与”游戏”两者同时具备时,大部分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16的基础情境是考试辅导,意在了解儿童在“家”与“考试辅导”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半的儿童选择了“一般,没有太大感觉”。此外,选择了“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的儿童与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的儿童数量较为接近。因此,当“家”与“考试辅导”两者都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中性体验,而产生的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相近。因此,根据赛里格曼的理论,在此情境下的此空间具备较微弱的积极情绪。

题目17的基础情境是不被接纳,意在了解儿童在“家”与“不被接纳”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94.44%的儿童选择了“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因此,当“家”与“不被接纳”两者同时具备时,94.44%的儿童都产生了消极体验,而且该消极体验的强度很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不具备积极情绪的。

题目18的基础情境是无控制感,意在了解儿童在“家”与“无控制感”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72.23%的儿童选择了“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夕。因此,当“家”与“无控制感”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消极体验,而且该消极体验的强度很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不具备积极情绪的。 

题目19的基础情境是做计划,意在了解儿童在“户外”与“做计划”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67.90%的儿童选择了“特别偷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户外”与“做计划”两者同时具备时,绝大多数儿童是能够产生积极体验的,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20的基础情境是爱与被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独自与大自然交流时,人具有强烈的爱与被爱的亲近感),意在了解儿童在“户外”与“爱与被爱”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90.74%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户外”与“爱与被爱”两者同时具备时,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非常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21的基础情境是积极行动,意在了解儿童在“户外”与“积极行动”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83.33%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学校”与“积极行动”两者同时具备时,绝大多数儿童产生了积极体验。通过进一步走访,在选择“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的儿童多是本身比较害羞,对众多伙伴面前存在“不好意思”的固有看法,而非这个情境本身不能带来积极情绪。因此,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22的基础情境是自省,意在了解儿童在“户外”与“自省”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53.71%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户外”与“自省”两者同时具备时,半数以上的儿童是能够产生积极体验的。因此,在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积极情绪空间。

题目23的基础情境是为他人服务,意在了解儿童在“户外”与“为他人服务”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88.89%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户外”与“为他人服务”两者同时具备时,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非常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24的基础情境是游戏,意在了解儿童在“户外”与”游戏”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75.94%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放松”。因此,当“户外”与”游戏”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较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25的基础情境是考试辅导,意在了解儿童在“户外”与“考试辅导”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95.06%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户外”与“考试辅导”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不是在学校或家里产生的大量消极情绪,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较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26的基础情境是不被接纳,意在了解儿童在“户外”与“不被接纳”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91.36%的儿童选择了“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因此,当“户夕卜”与“不被接纳”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消极体验,而且该消极体验的强度很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不具备积极情绪的。

题目27的基础情境是无控制感,意在了解儿童在“户外”与“无控制感”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71.60%的儿童选择了“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因此,当“户外”与“无控制感”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消极体验,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不具备积极情绪的。

题目28的基础情境是做计划,意在了解儿童在“文体设施”与“做计划”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99.38%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文体设施”与“做计划”两者同时具备时,几乎所有的儿童产生了极高的积极体验,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29的基础情境是爱与被爱,意在了解儿童在“文体设施”与“爱与被爱”两者同时具备时一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71.61%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文体设施”与“爱与被爱”两者同时具备时,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清绪的。

题目30的基础情境是积极行动,意在了解儿童在“文体设施”与“积极行动”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87.66%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文体设施”与“积极行动”两者同时具备时,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31的基础情境是自省,意在了解儿童在“文体设施”与“自省”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近54.32%的儿童选择了“一般,没太大感觉”。因此,当“文体设施”与“自省”两者同时具备时,绝大多数儿童既没有形成积极体验,也没有形成消极体验。根据赛里格曼的研究,中性情绪是一类具有很强积极价值的情绪。因此,在此情境下的此空间在本课题中被认为是积极情绪空间。

题目32的基础情境是为他人服务,意在了解儿童在“文体设施”与“为他人服务”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65.43%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文体设施”与“为他人服务”两者同时具备时一,)一七乎所有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较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33的基础情境是游戏,意在了解儿童在“文体设施”与”游戏”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91.74%的儿童选择t“特}0' }u快放松”或“还比较愉快放松”。因此,当“文体设施”与”游戏”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积极体验,而且积极情绪的强度较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充满积极情绪的。

题目34的基础情境是考试辅导,意在了解儿童在“文体设施”与“考试辅导”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79.63%的儿童选择了“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因此,当“文体设施”与“考试辅导”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消极体验,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不具备积极情绪的。

题目35的基础情境是不被接纳,意在了解儿童在“文体设施”与“不被接纳”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93.21%的儿童选择了“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因此,当“文体设施”与“不被接纳”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消极体验,而且该消极体验的强度很高,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不具备积极情绪的。

题目36的基础情境是无控制感,意在了解儿童在“文体设施”与“无控制感”两者同时具备时的积极情绪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87.04%的儿童选择了“特别紧张或压抑”或“会有一点点紧张或压抑”。因此,当“文体设施”与“无控制感”两者同时具备时,大多数的儿童都产生了消极体验,此情境下的此空间是不具备积极情绪的。  

 题目37设定的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的巅峰积极体验产生时的地点和事件。从表中可以看出,儿童在产生巅峰积极体验时,频率最高的地点是户外,其次是家,然后再是文体设施、学校和其它。因此,户外是最有利于儿童产生巅峰积极体验的。从表3-10中可以看出,儿童在产生巅峰积极体验时,频率最高的事件类型是积极行动,其次是爱与被爱,然后是游戏,其余事件类型较少。因此,积极行动、爱与被爱、游戏是最有利于儿童产生巅峰积极体验的事件类型。   

题目38设定的目的在于:了解儿童的巅峰消极体验产生时的地点和事件。从表3-11中可以看出,儿童在产生巅峰消极体验时,频率最高的地点是学校,其次是家,其余地点类型较少。因此,学校和家是最有利于儿童产生巅峰消极体验的。  

从表3-12中可以看出,儿童在产生巅峰消极体验时,频率最高的事件类型是不被接纳,其次是无控制感,其余事件类型较少。因此,不被接纳、无控制感是最有利于儿童产生巅峰消极体验的事件类型。

4  调查研究结论

在本章的上一节中,我们对四大类基础物质环境、九大类基础情境进行两两组合,统计并了解儿童对这些复合情境的反应。统计结果显示,希尔提出的6类容易产生积极情绪的基础情境,无论是在那种基础物质环境中,均能形成“积极情绪空间,其中“自省”这类基础情境下产生的积极情绪较弱。另外,家长和儿童普遍抱怨的三种基础情境,在不同的物质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例如在25题中,将“考试辅导”与“户外”组合在一起,95.06%的儿童选择了“特别愉快放松”或“比较愉快放松”,这样的结果说明:像“考试辅导”这一类基础情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而是需要相应的物质环境基础。也就是说,当“考试辅导”脱离了原先的环境,搬到室外露天环境后,儿童便产生了积极情绪。在对统计结果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分析之后,我们将结果呈现在表3-13中。其中,儿童能够产生强烈积极情绪的称作“一类积极情绪空间”,能产生微弱积极情绪的称作“二类积极情绪空间”,能产生消极情绪的称作“应避免的空间”。   

此外,问卷中的37和38两道题目对儿童进行了开放式的提问,并统计出了儿童的巅峰积极情绪和巅峰消极情绪出现的地点和事件。前面已经通过4个图表将“巅峰积极情绪地点(物质空间)”、“巅峰积极情绪事件(基础情境)”、“巅峰消极情绪地点(物质空间)”、“巅峰消极情绪事件(基础情境)”分别进行了统计。现在将统计结果进一步提炼,以统计数据中大于20%的要素作为巅峰情绪产生要素,如表3一14所示:   

在本节的两个图表中,我们确定了“一类积极情绪空间”、“二类积极情绪空间”、“应避免的空间”、“巅峰积极情绪空间”、“巅峰消极情绪空间”。在后面的研究中,我们将围绕这几类空间进行形态要素和形态建构等进一步的探索。

三、总结

文章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对周边儿童活动中心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分析其对儿童积极情绪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基础物质环境(物质环境)和基础情境(事件情境)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类积极情绪空间”、“二类积极情绪空间”和“应避免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巅峰积极情绪空间”、“巅峰消极情绪空间”(这里的空间强调物质性和事件性两个方面)。具体而言:

1.大多数儿童能产生强烈积极情绪的空间称作“一类积极情绪空间”;大多数儿童能产生微弱积极情绪的空间称作“二类积极情绪空间”;大多数儿童能产生消极情绪的空间称作“应避免的空间”。这三类空间在表4-43中已经标记清楚,这里不再赘述。

2.大多数儿童能产生最强烈积极情绪的空间称作“巅峰积极情绪空间”;大多数儿童能产生最强烈消极情绪的空间称作“巅峰消极情绪空间”。这两类空间在表4-44中己经标记清楚,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五类空间构成了本课题理论框架。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