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这波“超级行情”对于中国不少利润微薄的外贸企业而言,如同生死大考,尤其是一些持汇待结的出口企业。
“企业如果没有避险就会亏得很惨,主要不是因为升值幅度有多大,而是升值实在太快。”上述交易员表示。据了解,在升破6.30之后,客户的结汇止损盘明显增多,结汇的节奏也明显加快。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前,我们依托低要素成本,抓住了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依靠内外力量托起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但是十九大也提出了,要建设贸易强国。中国外贸发展的内部环境、外部条件都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发达国家在产业回归、在制造业回归这块,我们现在承接全球的产业转移是在放缓的;同时,我们中低端的向外转移又在加快,所以叫双重挤压。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方式,显然是难以为继。”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表示。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看来,从人民币加入SDR之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人民币汇率走向清洁浮动是大势所趋,国内企业应该抓紧时间,逐渐培养和提高适应汇率波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金融风险意识,专注主业,管理好货币敞口风险。
不过,对外贸企业来说,首先需要挺过此次汇率压力。在短期内人民币结算无法大量普及的背景下,怎样运用避险方式,成了众多企业共同的难题。
一些企业将原来1-3个月报一次价格缩减到了10-15天,甚至每天按照汇率波动更新报价单,也有一些企业根据不同付款方式提供不同报价的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汇率的风险,在合同上加入汇率限制条款、欧元报价、汇率衍生品都成为了出口企业的“避险工具箱”之一。不过,对许多中小型企业而言,很多避险方式的成本让其难以承受。
在彭波的计划中,年后在核算成本的时候要增加余地,报价时按照5%往上的余地接单,同时更频繁地调整报价,将汇率风险降至最小。这也是成本最低的避险方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颜色表示,当前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并未出现单边持续波动,虽然对美元汇率快速升值,但对欧元和英镑等其他货币汇率却在贬值,相对而言整体上仍是稳定的。不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突破6.3,考虑到进出口等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再显著升值,突破8·11汇改之前的高度,央行大概率会进行一定的干预。具体干预办法可能包括取消前期严格监管资本流动的一些措施,以及在中间价定价机制上逆周期因子的反向调节,也可能包括重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