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幼儿体育发展遭遇挫折,幼儿体质下降及肥胖率上升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进步与幼儿的健康成长。然而在海峡对面的台湾地区,幼儿体育却在稳步推进,幼儿体质健康显著改善、幼儿运动人口持续增加。不仅如此,在岛内幼儿体育教育取得进步的同时,以“幼体联”、“皇家幼幼”为代表的台湾幼儿体育服务品牌,在内陆地区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董旭,2014)。如此鲜明的对比,使人们不禁疑惑:作为同文同宗的两岸地区,为何在幼儿体育的发展上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与台湾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密不可分。通过分析该机制在诞生背景、培训方式及作用影响上的特点,为中国大陆地区幼儿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的产生背景
与中国大陆时下现状相似,20世纪90年代初的台湾地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居民生活水平与独生子女家庭比率显著提高。接踵而至的却是,台湾家庭的幼儿肥胖与溺爱现象日益普遍。以台卫生福利部门于1992年所做的体质抽样调查为例,当年台湾地区平均每千名3}8岁幼儿的肥胖盛行率达到14%,各项身体指标与体能均全面落后于日本与新加坡。幼儿参与运动的时间与动机不足,并缺乏相应的玩伴与活动场地(国民健康署。
严峻的现实使当时台湾社会对于大力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的诉求日益高涨。为此台教育部门于1993年提出为期十年的《幼儿运动人口倍增计划》,其措施涵盖:增加财政拨款,广设幼儿运动游戏公园,加强学校与野外活动场地的开放;建立幼儿体育发展协会及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研修制度等(黄永宽。随着各项措施的推进,台湾幼儿体育开始摆脱困境、稳步发展。其中以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的建立与成熟,对台湾幼儿体育的影响最为深远。
二、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分析
自台湾幼儿体育发展协会于1994年在台北体育学院(现台北体育大学)召开第一届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研习班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短期高效的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其在入学结业、课程设置及运营监管等方面,均有着独到之处。
(一)多元化的入学甄选办法与严苛的结业考评体系
多元化的入学甄选办法。为保障从业人员素质,幼儿体育发展协会对于学员的考核采用多元化分类甄选方式。
由表1可知,C级幼儿体育指导员的招生对象以体育专业的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为主。此外还允许在职幼稚园教师与社会人员参与,以最大限度吸纳各类有志青年加入到幼儿体育指导员行列。同时依据《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授证办法》规定,所有报名人员需具备有效期内CPR心肺复苏术急救合格证,并对不同招生对象采用分类的考核方式。如在校大学生与在职幼稚园教师除出具相关证明外,需参加当地幼儿体育发展协会组织的运动技能考核以供遴选。而社会人员则要参加由政府机构组织的国民体适能检定考试,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台湾幼儿体育学会理事会。如此填密的人才甄选制度确保了每位入学人员均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