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居易一生坎坷,在他为官的时候屡次被贬,而且被贬皆为诬陷,最后被贬到江州当司马。江州司马虽然表面上看是刺史的佐史,但是实际上是一个很闲的职务,这对自居易来说尊严上受到了莫大的损伤。
某年送客滥浦口过程中,听闻琵琶声,偶遇琵琶女,之后创作这首《琵琶行》,流传至今。当时的自居易45岁,是他被贬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助偶遇琵琶女,得知此人技艺出色、身世凄凉,透过琵琶女,自居易仿佛看到了自己:在为官道路上受到的政治打击,屡屡被贬的悲惨遭遇。因此,在《琵琶行》中,自居易由于琵琶女与自己相似的处境,而把琵琶女视为红尘知己,二人同病相怜。自居易在《琵琶行》中外则写景,实则写情,这让《琵琶行》这部作品具有超乎寻常的感染力,而后人往往为了祭奠这位伟大的诗人和这首千古名诗,往往会绘出许多诗意画来作为祭奠。
自居易《琵琶行》诗画转化方式解读
自居易《琵琶行》作为一首千古名诗,做到了诗中带画,画中有情,情中有景。通过不断的转换也造就了这首诗的与众不同,被世人千古流传,后人常常把《琵琶行》以诗画转换的形式表现出来。诗画转化的表达方法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全译”,另一个是“变译”。而“全译”之中包含“直译”和“意译”
①诗画转化方式直译解读
“直译”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直接翻译,它不是话中套话,也不是依次来翻译,它的根本宗旨是表达作者写作品的意义,重点是在于“形似”。很多人都知道,《琵琶行》是一首长篇的诗歌,要是把全篇诗句逐字逐句的翻译过来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把《琵琶行》中的具体内容,以及人物、情境描述出来就可以了,使人能够一见画就可以指出这是根据《琵琶行》创造出来的绘画就行了。这也是最简单、最直面的诗画转化方式,以诗歌为根本,进而创作绘画。因为作为一幅诗意画,最先要传达的就是诗歌中塑造的环境、形象。例如笔者印象最深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人让他背出《琵琶行》不容易,但是问及能想起几句诗的话,这一定是其中之一。其画中就可以表现出船中,一名婀娜多姿的女子,用琵琶及长长的衣袖挡住自己的半张脸,使女子美丽的面庞若隐若现。更如“i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其也可以用诗画转化的方式来表达出来,秋天散漫着落叶,河边飘落着小船,二人作揖时离别的画面。这个也很容易直译成诗意画,对《琵琶行》熟知的观者也很容易鉴别出这句诗词。
②诗画转化方式意译解读
《琵琶行》作为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最重要的是表达其中含义,其中的内部含义是无法直译过来的,诗中许多朦胧和模棱两可的诗句是要通过自身理解才能直译出来,这个曲折的翻译就“意译”。但是意译不是凭借读者主观理解,那会曲解作者所要表达的诗意,要通过文章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身处的环境,走进作者内心之中,才能真正的意译这首侄}琶行》。直译是作品中的表面现象,而意译是作品之中的内在含义或者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自身的抱负。在许多情况下,直译和意译之间是相互融通的,这样才能使得作品含义或者表达情感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内部情感刁一能得以表达出来,真正的做到画中有情,情中有景在自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很多诗句是直译和意译相互融通的现象。例如明代宋旭创作的《琵琶行图》,其中就描绘了广阔的江水,微风吹拂了落叶,水面也是微微荡漾,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微波的江面上,岸上树叶从树上散落,微微摇曳的芦苇丛,两人望向江面,江中一艘小船随着江水荡漾,船舱内一位长须自发的老人坐在船上听着女子弹琵琶吟唱,虽然画中的人物表现是静比的,但是却画的惟妙J唯肖,表演者倾心,聆听者十分专注,岸边的送别二人以及船夫全部都在侧耳倾听,三人的神态描写更是出神入化,让这幅画的赏析者如能听到这美妙的琵琶声,这幅画完美地展现了《琵琶行》中自居易在得阳江边送别友人,以及“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意境。
自居易的《琵琶行》作为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其影响力在当时社会是可想而知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经典诗句更是伴随了我们一生。从上述各种诗画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这首诗的喜爱程度,正是因为《琵琶行》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表现形式,才得以让《琵琶行》成为千古名诗,被后人所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