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大学生而言,网络更是深得其喜爱。网络上的海量学习资源可供大学生自我提升,网络交友平台上可以畅谈“喜怒哀乐”,网络游戏可以消遣娱乐,网上交易快捷便利,分享动态吸引关注,网络恋情青春萌动。然而,网络使用普及的同时,网络安全也值得思考。近些年虽然网络发展迅速,但其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网络立法还不完善,网络安全知识宣传不够,加之大学生身心尚不成熟,网络安全隐患正在威胁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人身财产及生命安全[i7。、大学生而临的网络安全隐患及其危害
(一)网络不良信息侵害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些不良网站散布政治谣言、煽动民族分裂、传播邪教与封建迷信思想、渲染暴力、毒品等内容、宣传色情内容的不良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降低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弱化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网络漏洞、网络诈骗、不良网贷威胁大学生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网络漏洞在训一算机程序中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对个人或组织的信息进行窃取、篡 三、促进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一)各级政府具有资源分配权,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一方而要加大对高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乡镇企业等单位的资金投入,针对高校的付出给予一定的补偿,以提高教师积极性;针对农业推广机构应激励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针对乡镇中小企业则要重点对科技含量高、安置就业人口多的潜力型企业进行扶持。另一方而,要综合运用政策的行政手段来协调新农村建设相关方的关系,确保各方协力合作。如各级政府可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认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专家在基层取得的成果,可作为职称评审的替代材料等。此外,各级政府可通过舆论来影响大学生,尤其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鼓励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同时要给予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人才一定的奖励。
(二)高校应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及时地调整专业结构。高校主要从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科技服务等方而服务新农村建设,而专业则是实现这些职能的承担者[Cal。各高校尤其要根据所在区域基层经济特点来设置专业、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主动适应其经济产业结构,避免出现自己的优势用不上,而新农村建设急需的科技成果又难以满足的尴尬局而。因此,高校可结合自身特色优势,集中人、财、物,打造品牌专业,并在人才培养和科研选题方而侧重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高校人事部门应探讨建立鼓励教师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一方而要提高教师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比如对服务取得的成果要充分认可,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长期驻村教师给予额外的补贴等。另一方而,要解决高校教师的后顾之忧,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针对服务基层的教师要减少其课时量,并适当降低在职称评审时对论文、科研项口的要求。
(四)高校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高校管理部门可通过多种方式的激励政策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服务社会的科学研究。高校工程研究平台或校办企业要积极参与到高校科研成果的小试、中试等试验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进而提高高校整体科研水平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