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1腹泻:①评估腹泻的频率、时间,大便的色质量;②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面色等;③做好肛周护理,便纸应柔软,便后用温水清洗;④热证(湿热内蕴、大肠湿热)患者选择阴凉的房间,脾肾阳虚患者选择温暖向阳的房间,寒热错杂证患者时冷时热,注意根据病情及时增减衣物;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多纤维之品,戒烟酒、浓茶、咖啡,辨证施膳,湿热内蕴患者可进食鲜马齿览粥、扁豆花茶等清热化湿止泻;大肠湿热证宜食黄蔑山药莲子粥、八宝饭等健脾化湿;脾肾阳虚证患者宜食用桂圆大米粥、荔枝山药粥等补脾健肾;⑥调摄精神,指导病人深呼吸、听音乐;⑦遵医嘱中药灌肠:于n-晚睡前,用敛疮生肌、活血化癖或清热解毒类中药灌肠;⑧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梁丘、血海,1次/};⑨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天枢、大肠俞、血海等,2-3次/d ,何穴按摩3-5分钟;⑩遵医嘱予耳穴埋籽,取穴:大肠、小肠、腹、交感、神门等,n-周更换2次,n-天按压2-3次,何穴1-2分钟;⑩遵医嘱艾灸1次/d,取穴:合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天枢、三阴交等。
1.2.2.2.2腹痛①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索及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应急措施;②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凉爽干燥,空气新鲜;③调摄精神,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情志转移,如深呼吸、听音乐等;④饮食宜清淡、少渣、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避免虾蟹、牛奶、花生等食物,忌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根据证型予饮食指导;⑤遵医嘱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艾灸、耳穴压豆、中药灌肠。
1.2.2.2.3脓血便①观察大便的色质量、频次及伴随症状;②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意识、面色等,如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出冷汗、手足厥冷、脉微细数时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抢救;③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④急性期暂禁食,出血停止,指导患者进食,由清淡全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软食,并根据证型予饮食指导;⑤遵医嘱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艾灸、耳穴压豆、中药灌肠。
1.2.2.3效果评价①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和中医技术应用情况。③症状护理效果。患者入院第1天由护理组长采用久痢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中医症候积分,出院时再次进行评价,疗效指数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大于95%为临床缓解,70%一95%为显效,30%一70%为有效,低于30%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和显效率之和。④中医护理方案的实用性:患者出院时,由其责任护士进行评价。
1.3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辨证施护实施情况见表1
2.2患者对中医技术实施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见表2
2.3患者的症状护理效果见表3
2.4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性评价30例久痢患者的在责任护士中,认为久痢中医护理路径实用性强的占3.33%,实用性较强的占73.33%,实用性一般的占23.33 % o
3讨论
3.1久痢的流行病学及中医证型分布UC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为11.6/100000,20-49岁是发病高峰,男女性别之比约为1.0-1.3:1}5},性别差异不明显。本研究共纳入30例UC患者,平均年龄(51.23士15.40)岁,与既往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男女比例为1:2,今后仍需大样本调查证实。
3.2久痢中医护理路径的应用使中医护理技术充分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在‘肺癌’f}l“中风’poi“胃肮痛川川等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科对30例“久痢”患者按路径实施了中医辨证护理,使中医技术得到充分开展。从表1可见,针对症状,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相应的辨证施护方法,且各项措施实施率均较高(表1),同时,中医护理技术也相应得到开展(表1),患者依从性较好以上达100%,满意度较好以上达95%,其中中药灌肠的完全依从和完全满意度均为100 %,可能是因为中药灌肠通过肠豁膜的吸收,既避免了药物口服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又能使高浓度药物直达患处,改善血液循环、抗炎和改善免疫fi31,疗效显著。本研究中16例次中药灌肠主要应用于腹泻和脓血便患者,证型包括大肠湿热、脾肾阳虚及脾虚湿蕴,说明区别于西药灌肠,中药灌肠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中医证型随症加减药物,使治疗更具针对性。
3.3中医护理路径的实施取得满意疗效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措施缺乏规范方案,护理内容不连贯,应用效果不显著。久痢中医护理方案及路径对久痢的常见辨证施护方法、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技术均予规范、系统的指导,使方案实施更规范,护理工作更有计划性和预见性,腹泻、腹痛和脓血便的有效率达到89.47%,90.91%,92.85%(表3)。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76.66%的护士认为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性强或较强,但仍有23.33%的护理人员认为该方案实用性一般或差,这可能与其对中医治疗的认识不足,或者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有些症状改善不明显有关。
3.4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
3.4.1个别中医护理技术实施较少艾灸实施例次为6次,集中于脾肾阳虚型患者。相较于其他操作,艾灸气味较大且耗时长,患者接受度较低,护理人员临床工作繁忙,故较少选择这种方法。今后将尝试选择电子灸等新型艾灸方法fml,将现代科技和传统中医方法相结合,简化操作,实现无烟无火,提高实施率。另外,本方案局限于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今后还可开发直肠中药滴入、中药熏洗等方法。
3.4.2缺乏客观评价指标中医护理方案中针对各项症状、体征及相应护理效果评价缺少量化标准,对效果的评价以‘好’、‘较好’、‘匕般’、‘差’来描述,主观性太强,加大了效果评价难度f ml本研究采用“久痢中医症候积JJ}'进行效果评价,但目前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
久痢中医护理路径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有计可施”,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增强中医护理内涵,在临床实践中效果显著。但由于时间、技术的限制,目前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单一,临床效果评价也尚无统一的标准,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并且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临床效果进行深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