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休闲农业经过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已初具产业规模和发展雏形,但是和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又显现出严重的不足。目前,兰州市休闲农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从问卷调研和综合发展评价结果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产品缺乏创新,发展模式雷同
据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出游动机休闲度假占 42.3%、娱乐放松 20.4%,观光旅游 28.2%,其他出游动机所占比例较小,而兰州市休闲农业景区项目大多没有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的效仿和学习,导致休闲农业在项目开发设计规划、经营模式、服务体系方面严重趋同,产品项目特色严重不足,显现结果则是饮居服务和休闲娱乐设施差异较小。事实上兰州市各县区休闲农业经营以“农家乐”为主,休闲娱乐活动为辅,其基本主题是进农家院、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然后再开展各种活动,如:采摘、垂钓、烧烤、观光等。各个休闲农业景区除了地理位置上的不同,其形式、内容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业态形式趋同,项目缺乏特色,盲目的开发,缺少核心竞争力,严重阻碍了休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二)活动参与度低,且“农味”不足
从游客对活动参与性的满意度可知,只有 4.5%的游客持满意态度,52.4%的游客认为一般,42.8%的游客持不满意态度,同时根据实地调研体验参与性评分结果相对较低(4 分和 6 分居多)可知,兰州市休闲农业活动整体参与度较低,并没有达到游客内心的期望,致使游客满意度非常低。
兰州市休闲农业说起来是依靠农业资源发展带动,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农村、农民”气息一点都不浓厚。在这些景区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现代城市商业气息的味道,而不是“农味”。在调研的过程发现,大多数景区就是按照城里的建造模式,模仿城里的休闲娱乐方式,然后再稍加装扮农村景色,就构成了所谓的“休闲农业”。显然,这种只通过形式包装起来的休闲农业并不能充分体现休闲农业中“农业”与“农村”的特质,从而导致休闲农业“农味”不足,也让休闲农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严重制约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民俗文化缺失,发展内涵单调
兰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市区及周边地区形成的多民族共同发展格局给兰州带来宝贵的民族文化。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兰州市休闲农业由于盲目开发,缺少对周边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开发,导致当地民俗文化没有融入到其中,从而使游客对民俗文化活动满意度仅仅只有 14.4%,不满意程度达 64.9%。加之,开发过程中缺乏特色与创新,致使活动项目功能单一,内涵单调,品位低,让游客一谈起兰州市休闲农业,无外乎就是“春季赏花,秋季摘果”,亦或是吃饭、打牌、钓鱼、采摘,其他有关民俗文化、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活动的参与性、教育性等严重缺失,最终导致民俗乡土文化评分结果较低(4 分居多)。当下,兰州市休闲农业主要以农家乐为主的经营方式,缺乏特色和创新,阻碍了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内涵的提升,致使面对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没有丝毫竞争力可言,导致休闲农业旅游回头客较少,重游率较低。
(四)营销力度不够,品牌尚未形成
据调查显示,兰州市休闲农业有 62.4%的游客是通过他人介绍获得相关旅游信息,只有 33%的游客是通过各类媒体获得的,而且从游客对兰州休闲农业了解程度“熟悉”的仅占 26%可知,经营管理者对休闲农业的营销宣传力度不够,主动宣传和促销意识不强,媒体广告宣传效率低下,致使大部分县区休闲农业品牌知名度较低。同时,在品牌项目开发建设中,没有将区域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融入到品牌建设构想中,大多数项目建设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缺乏对事物长远的思考和安排,以至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形成休闲农业发展的亮点,最终导致休闲农业项目毫无特色,不能为品牌建设提供内在的发展动力。
(五)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从评价得分看兰州休闲农业企业服务态度得分较高(全部 8 分),但是顾客满意度52.6%并不是特别高,究其原因是兰州市休闲农业旅游服务人员并未接受过旅游职业体系培训和岗前培训,都是来之即用,缺乏旅游产业和相关服务配套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各个景区、旅行社、饭店、餐饮、购物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行业管理制度,致使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以及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难以提升,最终导致兰州市休闲农业游客在服务质量和整体满意度(均值 3.184)方面持中立态度,满意度较低,阻碍了兰州旅游产业市场竞争能力、经济产出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和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