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剂的历史发展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0日

 

胶剂是传统剂型之一,胶剂指的是将动物皮、骨、甲或角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稠胶状,经十燥后制成的固体块状内服制剂。胶剂主要用于补血,适用于虚劳赢瘦、身体虚弱等疾病,它既属于中药药材范畴,又是成药制剂范畴,因而胶剂的历史发展与胶类中药关系密不可分。笔者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追溯胶剂的历史发展,现将其总结如下。

胶剂的来源    

在中国原始社会,人们发现煮兽皮的汁液粘着它物,坚韧不破,因而逐渐发现了“胶”这类物质。根据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等文献考证,“胶”最初是制作弓弩的材料,属于重要的军事物资。《周礼》载:“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文中将胶的品种分为鹿胶、马胶、牛胶、鼠胶、鱼胶、犀胶,制胶原料有鹿皮、马皮、牛皮、鼠皮、鱼皮、犀皮,文中未言及驴皮胶,因在汉武帝时期,张鸯出使西域后,方有毛驴传人中国,这一时期才开始有驴皮熬制成的胶,这些胶类同时反应了胶的品种多样化;认为质量较好的胶是“欲朱色而昔”,即红赤光泽有纹理,形状为团块状而又有棱角;制胶过程记载了“胶欲孰,而水火相得”,对于胶要熬至熟透,至于锅中水和锅下火都要适量,不可太过。由上述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胶的种类,质量及制作方法进行了总结。

胶剂的形成与发展

1先秦时期,出现胶剂    

因制胶的原材料是兽皮,所以胶不仅可以制作弓弩亦可食用。经过人们日积月累、口尝身受,发现胶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于是胶逐渐演变为一种药物,胶剂则是以胶的产生为前提,而派生出的产物,胶剂是最早的剂型之一。在最早的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胶作为药物治疗疾病的记载:“以水一斗煮葵种一斗,浚取其汁,以其汁煮胶一延(挺)半,为汁一参。指用水煮葵得汁,取其葵汁后加人胶一起煮胶治疗瘾病,取其补益作用治疗衰弱疲病。文中所载胶乃是中药胶,加人方剂中使用后形成的制剂形态为胶状,后世定义为胶剂。《五十二病方》的成书年代在秦汉之前,说明了先秦时期已经有胶之药用,而且利用胶剂治疗疾病历史悠久。所载“煮胶”的制胶方法在现代已经不使用,现代胶剂大部分是采取炸化的方式。

2汉代、胶剂应用广泛    

至汉,胶已是常用药物。把胶称为阿胶的最先见于现存史籍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在文中记载了:“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胶的应用广泛。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载:“白胶味甘平。主伤中劳绝·····一名鹿角胶。名医日:生云中,煮鹿角作之。……阿胶味甘平。主心腹·····一名傅致胶。文中根据制胶原料的不同,分为用鹿角制成的白胶(鹿角胶),和阿胶(傅致胶)两种中药胶,但并未指明阿胶的原材料,在南北朝的《名医别录》方指出阿胶是由牛皮制成。书中白胶和阿胶同列为上品,均味甘性平,都属于补益保健类药物,且主治范围广泛,说明汉代胶已经成为常用的药物。在汉武帝时期,张鸯出使西域后,方有毛驴传人中国,这一时期才开始有驴皮熬制成胶,因而在《周礼》中未言及驴皮胶。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是第一个把胶(阿胶)加人复方中治疗疾病的医家,医书《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如炙甘草汤、黄连阿胶汤、猪肤汤等,以及《金I要略》中的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胶姜汤、胶艾汤等,这些方剂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证明了胶(阿胶)的临床疗效,它适用于治疗内科、妇科及血液方面的疾病。其中记载的猪肤汤,是采用猪皮组方用药熬制成汤剂这一剂型使用,猪肤汤是最早采用取动物胶汁作为其他剂型的赋型剂。张仲景的这些方剂均将胶作为一味中药,说明了在古方中胶剂极少单行使用,大部分是作为中药药材组方,加人其他剂型中使用,作为胶类系列复方中药制剂[}y}。同时从方剂的命名中也可以看出部分是以胶这一药物命名的。在后世方剂学的发展中,其他的医学著作中记载的胶剂也延续了这一特点。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