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化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皇权发挥效应的重要方面。一种风化民俗的生成需要有特定领导者和阶层的表率与示范,除此之外,还要有充分的时间去传播、影响,发挥效应。魏晋产生并昌盛起来的玄学就是风化的突出表现,它不仅是文化集中后的总括,也是特定阶层驱使下的产物。本文主要介绍玄学的产生与发展。
玄学产生的源头是以东汉中叶以后的清议为开端的,清议是东汉后期在官僚士大夫中兴起的品评人物方式。至魏晋,己成为一种清谈玄学在士大夫阶层蔓延。起初,玄学以老庄和《周易》为经典。只在洛阳的士族中流行,尔后,随着名士何晏、王弼、郭象等的提倡得以广泛传播,并盛极一时,从而在魏晋的各个时期发展出不同名目,经历了正始玄学、竹林玄学和元康玄学的历程。
玄学的繁昌源于对东汉以来传统礼教藩篱的突破,与儒家相对的道家学说渐被提上日程,促使了魏晋以来“任诞”风气的弥漫。玄学家们之所以提倡道家学说,是因为道家的“无名”主张,目的是探索个体人生的价值。当然,玄学谈论的主题也涉及士大夫的出仕,入仕方面,可谓是一门兼备名教与自然的显学,因此,玄学在魏晋也是士族表达自身立场和态度的手段,为的是实现人们维护个体利益、解决问题的需要。直至东晋,此风才逐渐消退。
可见,世家大族推崇玄学就是要借谈玄来关己,尤其是向秀提出的“富贵出于自然”理论,消解了奢华享受与名教间的重重矛盾,形成了“理应如此为之”的虚伪论调,展现出只有无为甚至无名才能带来行动上的无不为与无不名的本质内涵。
同时,玄学家也将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论调广泛传播。促使了士大夫们重自然的倾向。把由自然引申出的随性、随情、标榜旷达,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蕴藏于其中的“神俊”、“潇洒”、“超脱”展现的淋漓尽致,最终汇集成唯“风流”为本真的名士风度。相应的,尚“自然”的心态在艺术中的体现就是对美的妙赏,是审美下的人格与道的同一,充满了朴素恬淡的意境。
归根结底,玄学的产生使东汉儒学的道德临界逐步消褪,而玄学家们对性情率真的追求也为艺术带来了返璞归真的生气,加上名士们对自然、人格和才能的精神崇尚,使艺术之花在玄学之源的供养上由实用到审美,自觉地变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