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60余年来,我国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经历了以消灭钉螺为主、以疾病控制为主和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等3个阶段。纵观不同阶段,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以下简称血防健教)始终是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分别提出了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表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人了新的历史阶段一。如何在血吸虫病消除阶段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作用,服务于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本文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涵义、作用、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等4方面综述如下。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涵义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科学理论基础涉及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和社会市场学等诸多学科。既往有学者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和偏差性,认为其形同卫生宣传,多以宣传画、宣传单、宣传标语为主,科学技术含量不足囚。其实,健康教育是一项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评价的行为干预活动,旨在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一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知识是改变行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单纯的知识(信息)传播不一定能改变人们的不卫生行为。信息传播只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健康教育的全部,健康教育的本质为行为干预,即健康教育=信息传播(知识等倾向因素)+行为干预(行为促成及强化因素)
健康促进的涵义则随着健康促进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发展。《握太华宪章》、《美国健康促进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前总干事布伦特兰对健康促进的涵义均有阐述。美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劳伦斯·格林则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够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健康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其涵义即为: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支持。其中,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而支持则指政策、立法、财政、组织、社会开发等各个系统囚。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血吸虫病防控中的作用
早在1985年,WHO即建议把血防工作的重点放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上,促进人们主动参与血防工作,控制血吸虫病。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血吸虫病疫情仍较严重。此期,我国血防健教干预的重点大多放在疫情未控制地区,研究小学生、成年女性居民和成年男性居民等3种目标人群接触疫水的主要方式,并实施针对性干预,以此控制血吸虫感染和患病,取得了显著成效。
2.1针对学生娱乐性接触疫水的干预模式娱乐性(游泳玩耍)接触疫水是疫区小学生血吸虫感染的主要原因。继1992年基线调查后,相关研究于1993-1999年在都阳湖重疫区应用“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奖惩激励”开展学生干预模式研究;干预1年后(1993年)实验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态度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1992年)的8.99% , 55.06%提高到94.38%,98.88%,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4.55% ,13.94%下降到1.87% , 2.25%;干预2一7年(1994-1999年)实验组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但均未降至0 02-}3}02000-2007年,血防机构联合教育部门将小学生干预模式改为“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将接触疫水行为干预覆盖全年血吸虫易感季节;干预后连续8年实验组学生无血吸虫感染者,在重疫区成功创建了“无血吸虫感染者学校”。此后,该成果在都阳湖区20所学校推广应用,亦取得了相同的干预效果。
2.2针对生活性接触疫水的干预模式成年女性居民多因贪图一时之便等错误血防价值观,不用自来水或井水,而用湖水或河水、溪水(疫水)洗衣物,致其血吸虫感染,谓之生活性接触疫水行为。相关研究应用“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行为激励”模式进行干预,干预1年(1993年)实验组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1992年)的55.34%提高到84.85%,血防价值观正确率由干预前的67.96%提高到95.96%,疫水接触率由干预前的9.47%下降到5.07%其中洗衣物接触疫水率由干预前的7.20%下降到3.76% ),血吸虫感染率由干预前的19.42%下降到7.14%;干预2}16年目标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5.05%一8.10%。可见该干预模式可长期、有效控制重疫区成年女性居民血吸虫感染。另选都阳湖区3村(2村为实验组,1村为对照组),在实验组推广应用该模式,干预后实验组目标人群洗衣物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再感染率分别由干预前的25.63% , 25.46%下降到4.59%,6.27%,表明该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3针对生产性接触疫水的干预模式成年男性居民因捕鱼捞虾等生产性接触疫水导致血吸虫感染。1993-2009年相关研究实施“信息传播+行为参与+防护技能培训”模式以干预实验组目标人群,干预1年(1993年)后,实验组目标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1992年)的67.35%提高到91.92%,化疗态度正确率由干预前的56.44%提高到97.98%,化疗行为依从率由干预前的46.46%提高到92.08%;干预4年后,多数目标人群肝脾肿大及肝纤维化趋向好转和稳定,未见新发晚期血吸虫病人(干预前发现3例历史晚期病人)。该模式干预16年后,虽然目标人群接触疫水主要方式仍为捕鱼捞虾,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也未见下降,但血吸虫病化疗依从率达90%以上,且未见新发晚期病人,远期干预效果显著[23}。为观察上述模式的现场推广应用效果,研究人员采用该模式对都阳湖血吸虫病重疫区的3个村进行干预后,3村目标人群血吸虫病检查行为依从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1.46% , 31.25% , 37.23%提高到90.24% , 85.16% , 88.32%;化疗行为依从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6.95% , 38.28% , 40.88%提高到92.07% ,89.84% ,91.24%。
综上所述,血防健教是我国血吸虫病综合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包括:①唤起全社会积极关注和支持血防事业,营造良好的血防氛围,争取到了更多政策支持和经费投人;②是一种低投人、高产出、高效益的血防措施[25}f③提高了人们参与包括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血吸虫病检查与治疗、查螺灭螺以及改水改厕等在内的血防工作的依从性[26-27传④改变人们接触疫水行为的频次,从而避免或减少人群感染血吸虫的几率,成为血吸虫病一级预防的基础。
WHO原官员Mott博士在总结世界各国血防经验时也指出,WHO制订的疾病控制策略是可行和有效的,除了使用安全药物治疗外,主要干预措施应为健康教育和安全用水[2y}03血吸虫病消除阶段血防健教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得益于包括以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等在内的新策略的应用[30,防控力度也不断加大,截至2016年底,全国45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101个达传播控制标准(占22.39%) ,191个达传播阻断标准(占42.35%) ,159个达血吸虫病消除标准(占35.25 % ),达传播阻断和消除标准共350个占77.61%。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正由传播控制向传播阻断乃至消除的目标迈进。在这个新阶段,血防健教也面临着的新挑战。3.1防控新阶段干部极易产生麻痹思想,群众血防意识亦会淡漠在传播控制地区,特别是占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77.61%的传播阻断和消除地区,由于疫情逐步减轻,干部极易产生麻痹思想,群众血防意识也会随之淡漠,此时更加凸显血防健教的重要性。2006年,在1983年即达传播阻断标准的江西省上高县,共对608名村民就13项血防知识进行调查,各项知识知晓率均低于25.00% ,其中11项血防知识知晓率低于20.00%,钉螺和拟钉螺辨认、本地历史有螺环境位置、适宜钉螺孽生的环境、适宜查螺季节等4项血防知识知晓率均低于10.00%;查病依从性较低,仅为26.15%,拒检原因中,自认为不必检查和无理由拒检者占83.96%;查螺依从性不高,2002-2004年仅为4.77%,从未参与查螺的原因中,认为血防与己无关者占81.35%。
这也是传播阻断或消除地区钉螺复现甚至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湖北、安徽等地开展的调查亦表明达标地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态度正确率、行为正确率均处于较低水平[33-34}03.2近年我国血防健教研究有所弱化由于多种客观原因,近年我国血防健教研究有所弱化。具体表现在发表研究论文数量较少,且在已发表论文中,大多停留在血防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I}AP)的现状调查层面,鲜见实质性行为干预及其干预效果评价的高质量研究论文35-3703.3血防健教队伍青黄不接由于防治工作的推进和疫情的降低,单设的血防专业机构逐渐归人到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防专业人员身兼多职,部分原从事血防健教人员现多已转岗或退休或即将退休,现有人员较难胜任血防健教工作,血防健教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目前较为严重。
3.4部分血防健教人员专业素质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①有的血防健教人员甚至不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术语,论文表述多有不当;②有的不甚熟悉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不太清楚疫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的主要方式和感染原因,干预措施缺乏针对性;③有的血防健教现场实际情况了解较少,调查内容和方法均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