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体自尊的关系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1日

维护自尊是人的一种自觉意识,寻求自我、表现自我是人类行为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川。身体自尊是自尊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外表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团。体育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表现出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社交功能、教育功能等,促进了体育价值观的不断改变。体育生活方式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个人、群体为一定的价值观所导致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科学合理的运动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同时,还能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医学院校大学生相对普通大学生,学习周期相对较民,学习任务相对比较繁重,再加上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医患关系的紧张,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压力更大。研究表明,生活方式与自尊总体上是正向关联的川,通过对体育生活方式和身体自尊的关系研究,探究不同的生活方式因子与自尊各维度之间具体的关系,探寻科学合理的体育生活方式,以达到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身体自尊状况改善的目的,进而调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的在校大学生4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6名男生,214名女生。

1.2方法    

采用徐霞修订的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叫,该量表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主量表和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以及身体素质4个分量表。4因素所解释的方差占总变异的57.06 0 o,各条目在所属因素的载荷达到0.30以上,且各分量表的零阶相关系数介于0.27 ^0.57之间,属于中低度相关,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身体自尊主量表和分量表的科隆巴赫a系数从0.75 ^0.82,各分量表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运动能力0.82,身体状况0.82,身体吸引力0.81,身体素质0.75,身体自我价值感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76,表明各个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川。计分方法:量表的所有题目都有2种陈述方式,被试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陈述,并选择最符合自己的符合程度是“完全符合我”还是“有些符合我”,对每道题进行1 ^-4分赋分。    

采用王洪编制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问卷,该问卷包括自身需求和社会拓展两个因素,自身需求包括健康型、挑战型、愉悦型和健美型4个因子,社会拓展包括学习型和社会型两个因子。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7,重测信度系数为0.716 ,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549^0.868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567^0.825之间,且均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显示问卷的信度较好;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较好叫。计分方法:每题的得分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对应15mo    

调研员经过统一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在调研者的指导下,受试者当场完成问卷,匿名填写。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0(95%)

1.3统计处理    

利用SPSS 19.0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不同性别间的体育生活方式和身体自尊水平比较,体育生活方式与身体自尊之间的关系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2结果

2.1医学院校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特征    

反映医学院校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的各个维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以及身体素质等,且男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0.05P<0.01)。    

身体素质维度反映了个体对自己在运动锻炼时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的主观认识和评价。身体状况维度反映了个体维持体力、持续保持运动的能力以及在体育运动情景中拥有的自信心方面的内容山〕。医学院校大学生在这2个维度上得分相对较高,表明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身体状况满意度相对较高。身体吸引力维度反映的是富有吸引力的体格、保持富有吸引力的身体能力与对身体外貌的自信心yz}。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身体吸引力得分居于中等水平,说明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吸引力的评价一般。运动能力维度反映的是个体的专项运动能力、学习运动技能以及在运动竞赛情景下所拥有的自信心。研究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运动能力得分相对较低,表明他们对自己掌握、提高运动技能的能力较不自信。身体自我价值感反映的是身体自我方面的总体自豪感、愉悦感、满意感与自信心。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得分最低,提示其对于自己身体的总体评价不高、自信心较低。男生与女生在各个维度的得分表明,男生对自己身体各个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女生,即男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高于女生。

2.2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    

由表2可知,除健美型因子男女生无显著差异外(PG0.05),男生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女生,且差异显著(PG0.05)。值得注意的是,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得分最高的是挑战型因子,与其他普通大学生在挑战型因子上的表现恰恰相反,这可能与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关,他们将来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事业,每一个细节均关乎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可以认为这是他们的职业特点在体育生活方式上的体现。健康型因子是各分量表中得分最低的一个因子,说明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较低,不能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在增进健康中的促进作用。医学院校男大学生社会型和愉悦型因子得分最低,说明男生在体育的社交功能方面表现较差,不能通过体育锻炼有效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因此导致其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较低的愉悦性。

2.3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体自尊的关系    

体育生活方式中健康型因子、健美型因子与身体自尊各维度之间(除健康型因子与身体状况维度之间外)均无显著性相关外(PG0.05),体育生活方式中其他各因子与身体自尊各维度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正相关(P 60.01),体育生活方式对身体自尊的多元回归分析    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体育生活方式各因子和身体自尊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愉悦型、社会型和挑战型体育生活方式对身体自尊有正向预测作用,除身体吸引力外,以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愉悦型因子总是率先进入回归方程,说明愉悦型因子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的预测作用最大(PG0.05),而社会型因子对身体吸引力的影响作用大(PG0.05)

3讨论

3.1男生身体自尊水平高于女生    

研究结果显示,体育生活方式中健美型因子并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其他因子均是女医学生高于男医学生,但女医学生在身体自尊各维度上却显著低于男医学生,原因可能在于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女生对自己身体形态的评价较为苛刻和自卑,导致对自身的评价产生偏差。因此,要教育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身体,做到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可,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加强大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2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医学院校大学生在体育生活方式中重视挑战,但较少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体育的社交能力差,并没有真正享受到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愉悦感。要重视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中的社会需求的提升,提升社会交往的能力,提高处理毕业后即将面临的医患关系的能力。由于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与身体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促进体育生活方式的改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自尊水平。3.3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体自尊之间关系密切    

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体自尊的多数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健康型因子和健美型因子与身体自尊的大多数维度均无显著相关,体育生活方式和身体自尊的多元回归表明,愉悦型、社会型和挑战型体育生活方式对身体自尊有显著的影响,而学习型因子虽然对身体自尊有一定的影响,但预测效果不明显,进一步说明医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体育运动方法技巧的掌握和学习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在整个大学期间,要加强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观的教育,开发推广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参与能力,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针对大学生不同的体育生活方式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体育生活方式,使学生在运动中树立自信心,进而逐渐改善他们的身体自尊水平。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