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康结合视角下特殊教育本科生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5日

为了彰显教育公平,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提升残疾人教育水平,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教育部等部门共同研究制订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02014-2016年)》(国办发[2014] 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要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U]普通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渠道,本文期望从教康结合视角出发探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能力表征,提出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能力发展路径,从而为促进高校培养出适应教康结合理念下特殊教育学校所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参考。一、教康结合理念缘起    20世纪90年代,全纳教育理念在中国传播与推广,倡导以人为本、反对排斥的教育思想促使特殊教育学校面临根本性的变革,不仅要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尽可能地转向普通学校,而且要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教育教学知识习得与康复训练机会的双重需求,教康结合理念应运而生。      

(一)教康结合理念的内涵延伸    

为了在特殊教育领域内更好地实施教康结合理念,国内一些地区的特殊教育专业工作者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关于教康结合的具体内涵,相关研究学者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暂无统一定论,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与康复训练技术的有机融合。本文所论述的教康结合是基于特殊教育学校而非医疗康复机构的教康结合,“教”指的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康”指的是康复技术,即运用各种治疗手段(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面向多种人体功能障碍(言语语言障碍、感觉统合失调、认知障碍等)的康复训练。总而言之,从微观角度出发,教康结合理念指的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教育与康复的复合型素养,即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康复知识与技能,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融会贯通地运用所学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从宏观角度出发,教康结合理念指的是特殊教育学校与康复机构的通力协作,即特殊教育学校需要聘请康复机构的专业人员辅助教学,并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职学习康复训练技术提供指导,康复机构需要给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提供康复技能实践机会,并且必须接纳特殊教育学校有特别需要予以特殊关照的学生进行康复训练。      

(二)教康结合理念的政策落实    

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是保障教康结合理念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为了维护和促进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权利,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特殊教育与康复论坛”于2004年12月2日一4日在北京举行,与会领导、专家们提出应该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办学经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权利,呼吁与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共同维护和关爱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权利,切实保障特殊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基本权利的落实。

l论坛顺利召开并通过“维护和促进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权利倡议书”的形式谢幕,为国家及各地区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文件的出台拉开了序幕。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强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保障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需求,“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大力开展社区康复,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201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全面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提供功能技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疾病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纲要的出台与颁布标志着康复服务重心的转移,即转向了对教康结合理念的重点关注。

2014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疾等七个部门共同研究制订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02014-2016年)》(国办发[2014] 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大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的支持力度。”

2016年,教育部首次发布实施《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培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6版)》(教基二(2016) 5号)文件,这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都遵循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不同程度地纳入康复类课程内容,如《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涵括的《沟通与交往》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口语”包括“听觉训练”、“看话训练”、“说话训练”,《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康复板块以最大可能地实现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

又如,《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02016版)》专门设置《综合康复》《定向行走》《社会适应》等三类康复类课程,《综合康复》课程在盲校1-3年级开设,专门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康复需求评估设置认识初步、视觉康复、感知觉补偿、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心理健康六个模块进行康复训练,并构建学校、家庭、康复机构与社区“四位一体”的康复体系,从而减轻视力残疾造成的功能障碍;《定向行走》课程主要针对盲校1-6年级学生开设,涵括参与意识、基本概念、基础训练、定向技能、行走技能、综合应用等六个学习领域内容,训练学生定向行走的技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课程面向中高年级学生开设,重点培养学生生活、学习、人际和职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再如,《培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设置《康复训练》课程根据培智学校学生高度异质而多样化的群体特点,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运动、感知觉、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功能障碍设置课程内容,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学生各方面的功能障碍,为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奠定基础。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