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早期农业与工商经济发展初探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8日

赢秦族出东夷,从帝尧时期至周初,在长达千年之久的漫长时期,经过帝尧时和仲至“西”测日、夏初伯益争权失利、夏末商初随商夷联军西进关中、商末周初中橘归周“在西戎,保西垂”、周公东征迁商奄之民至天水等五次西迁,最后人居西北边睡天水一带,并始称秦人,建立政权,进而崛起。秦人西迁落脚的天水渭河、西汉水上游“两河流域”,正处于我国农牧过渡带上,早期秦人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发展了以农牧并举为特征的早期经济,从而支撑秦人迅速建国崛起   

关于秦人早期农业及其经济的发展,由于史料记载缺略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认为秦人在天水地区与戎狄无异,经济落后,还处于游牧状态。但是,随着近30年来关陇地区特别是天水地区甘谷毛家坪、礼县大堡子山等一批秦早期文化遗址的发现,传统观点受到了挑战,引发了人们对秦人早期历史和经济的重新审视和探讨。本文拟就赢秦西迁后的农业发展早期经济发展作一初步探讨。    

一、天水地区原始农牧业的起源    

天水地区是中国旱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当地气候温润、植被良好、山川台原相间分布和黄土疏松肥沃的条件,成为原始旱作农业兴起和早期农业多元发展的理想之区。大地湾、西山坪、师赵村三处前仰韶时代的文化遗址,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发展至距今4000年,在长达4000多年之久的岁月里,早期先民创造了堪称发达的农业文化。    

大地湾第一、二期文化层出土的黍、粟、油菜籽标本距今已有7000年之久,其中,黍标本为国内最早[}Zo}o}>。在天水境内另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西山坪出土了距今56504300年前的粟、黍、小麦、燕麦、青棵、水稻、大豆和荞麦等8种农作物的标本,这些作物标本涵盖了东亚和西亚两个农业起源中心主要的作物类型。这一发现,不仅表明原产于西亚的小麦和燕麦早在距今4650年前就已传播到中国西北地区,而且也揭示出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可能就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甘肃天水地区。可见,这里不仅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种植,而且,起源于西亚的小麦、燕麦种子的发现,将中国与西亚之间的联系和文化交流的时间大大提前。    

在天水大地湾、西山坪和师赵村遗址及其遗存,还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动物骨骼,成为我们探索秦早期牧业发展的重要背景资料。三个遗址发现的动物计有狐猴、兔子、红白露鼠、仓鼠、中华殿鼠、中华竹鼠、狗、豺、貉、棕熊、黑熊、虎、豹、豹猫、象、马、苏门犀、苏门羚、家猪和野猪、璋、梅花鹿、马鹿、黄牛、羊、狸、鸡、龟、蚌等数十种。这些动物,越往后期驯化类的数量就越多,尤以猪的骨骼为多,表明当地很早就有了畜牧业,距今8220年前就有了家鸡的驯养,为我国最早的记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的所谓“六畜”在三个遗址中均有发现,而且,作为家畜,其数量在遗址早期相对较少,而时间愈后数量则愈多,这就清楚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天水地区的家畜饲养和畜牧业就已经发展起来。    

以上事实说明,天水地区是我国原始农牧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有着发展农业、畜牧业优越的条件和悠久传统。这种条件为秦人进人天水发展农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秦人早期农业的发展    

秦人先祖不仅懂鸟兽之言,善于驯马驾车,长于畜牧,而且也是一个善于经营农业的部族。秦人之“秦”就与农业生产有关,“秦”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一个双手抱柞春米禾之形。这显然与秦人早期从事农业生产或发明粮食加工工具有关。秦人的始祖伯益就是一个协助大禹治水的水利专家,而且其族曾在故地凿井,引种推广水稻。及至赢秦西迁至天水一带,当地位居农牧交错带、既宜农耕又宜畜牧的自然条件,使赢秦如鱼得水,在农业和畜牧两个方面都有了用武之地。    

从目前所知,赢秦在天水已发现的最早的活动遗址为清水县李崖遗址,时间约当西周早中期,接着是西周中晚期的甘谷县毛家坪遗址和礼县西山遗址等。从各遗址城址形态或聚落形式、陶器组合、生产工具等分析,他们完全过着定居生活。如毛家坪遗址在第一次发掘中发掘了秦人墓葬31座,该遗址起初被认定“年代从西周早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晚期”,后经进一步验证,认定为西周中晚期遗址。毛家坪遗址地处渭河阶地,依山傍水,适宜于先民们居住和从事农业种植,至今仍然是当地主要的粮食蔬菜种植区。

在毛家坪A组遗存中,出土铁镰一件,长8厘米、宽2-3.5厘米、厚0.3-0.9厘米,这是迄今出土最早的秦人使用铁器劳动工具的重要发现。毛家坪出土的陶器中,有炊具、鼎、甭、敲、颤、釜等组合,特别是还出土了两件陶仓。樊志明认为:“陶仓的发现,反映了其饮食生活当以农作物的粮食为重要食物来源。这完全不像人们一贯传统的说法,认为秦人当时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遗址所反映的秦人早期社会生活正是定居的农业生活。袁仲一认为:“从居住遗址中发现的灰坑、残房基地面,说明从西周早期开始,秦人起码已过着相对定居的的生活。居址出土的陶器的基本组合,为R、盆、豆、罐,另有敲、颤等。这种组合反映了其饮食生活的内容,当以农作物的粮食为其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这完全不像人们一般传统的说法,认为秦人当时完全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这一见解不仅准确揭示了秦人早期社会历史的基本面貌,而且对于启发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秦人早期历史与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    

自中橘以来至秦文公东迁关中,亦即整个西周时期,约14代秦人始终以天水两河流域为根据地,在同周人、西戎的周旋中不断发展壮大。其间,秦人在当地的农业生产虽然没有留下文献记载,但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无疑是其走向崛起的重要基础,也是秦人在与西戎交战中能够渐次取得优势的物质保障。无论作为秦人秦亭故里的清水李崖遗址,还是西汉水流域的众多遗址,其所在遗址分布、器物组合、建筑基址、仓储设施、袋形窖穴、城址墓葬等遗存,无疑也是农业定居文化的具体反映。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