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哲学视域下“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内涵解读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6日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是习主席着眼国际战略格局新变化和国家安全形势新挑战,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军目标而做出的战略考量。他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从价值哲学角度看,帮助官兵掌握“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价值内涵,将有助于提高其练兵备战的动力,提升其培育工作的质效。   

价值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叫。人的价值是相对物的价值而言的,是指作为客体的人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意义、作用。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关系三者客观存在,并符合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可见,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就是一个价值哲学命题。    

一、“有灵魂”是革命军人信念信仰的价值内核    

从本质上讲,信念是一种精神状态,是指个人或群体对某种现实或者观念的高度认可、绝对信服和自觉尊崇。信仰的实质也是一种信念,它是经过特殊强化了的最高层次的信念,是人们对某种最高或极高的价值不掺杂任何杂质和水分的信服、信奉。信念和信仰都是价值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而统摄信念、信仰的最高价值观念就是“灵魂”。    

(一)信念、信仰的主体性决定了革命军人必须有灵魂    

信念、信仰属于价值观念范畴。价值观念具有主体性特征,即一切价值观念都只能是特定主体的价值观念,任何信念、信仰和理想只能反映某个人、某个集体或某个阶层的信念、信仰和理想。可见,信念、信仰也具有主体性特征。世界上不存在无主体的价值观念,也没有超越任何主体的信念、信仰。党、国家和人民三者是高度统一的,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有灵魂”是“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价值观念的内核,就是要做到信念坚定、听党指挥。    

(二)信念、信仰的超知识性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信念、信仰是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观念具有超知识性特征,即具有超越人类现有知识界限的属性。在知识和经验达不到的未知领域,人的信念、信仰和理想依然能发挥作用。由此,信念、信仰也具有超知识性特征。人民军队在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蜕变成长过程中,之所以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信念、信仰。

二、“有本事”是对革命军人能力素质的价值定位    通俗地讲,“本事”就是指个人或集体的办事能力。而对“战场空间多维一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参战力量多元融合、指挥控制精确高效、作战行动整体联动、综合保障精确集约”的信息化主战场,最关键的是要把“有本事”作为价值定位的思想观念树起来,掌握“信息主导、智能决胜”的新战争制胜机理,打造深谙联合作战的指挥人才群体、精通军事谋略的参谋人才群体、掌握新型装备的战斗人才群体、善于创新攻坚的科技人才群体和专业技能精湛的保障人才群体。    

(一)革命军人的价值实现需要“有本事”作支撑    

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军人是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们与外界物最重大的关系就是战争。习主席讲:“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可见,军人价值实现“最大化”的根本途径是战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的胜负关涉国家的根本利益,关系民族的生死存亡,关联人民的幸福生活。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各种不和谐因素仍然现实存在。可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是实现革命军人价值最大化的有力支撑。    

(二)军事人才的评判标准需要“有本事”正方向    

方向就是导向,就是号召力。军事人才培养必须瞄准打赢下一场战争需要,其检验的标准必须聚焦到“能打仗、打胜仗”上。习主席讲:“院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坚持而向战场、而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因此,唯有坚持实战导向和战斗力标准,才能真正符合作为价值客体的人民军队的建设规律。实战导向、战斗力标准既符合价值主体的期盼、意志和需要,又符合价值客体的发展需要,高度契合了“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需要,必然会激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因此,“有本事”是指革命军人必须坚持实战导向和战斗力标准,是军事人才培养的方向标、定盘星。    

“有血性”是激发战斗精神的价值创造源泉    

从价值论角度看,军事训练、战争实践就是军人进行价值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途径。价值创造是指:“人类从自己的某种需要出发,以实践为中介构建主体的人与外在客体的物之间的这种需要与被需要、满足与被满足、肯定与被肯定的过程,即构建价值关系的过程。”它可分为重复和创新性价值实践活动两种,前者孕育出后者,而后者助推前者创造出更大价值。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和战争的残酷性要求革命军人进行价值创造必须要“有血性”。因此,“有血性”是指革命军人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其精髓是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一)重复性价值实践活动是军人血性的凝聚    

从军伊始,革命军人就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重复性价值实践活动。新训中,开展的我军性质宗旨、优良传统、职能使命、战斗精神、核心价值观等方而教育,让新兵全而了解了我军的性质宗旨、职能使命和各种规章制度。新兵班长手把手地教育新兵穿衣叠被、坐立行走、投弹射击、自救互救,让新兵初步具备了一名普通战斗员应有的基本素质。新训结束后,新兵进入战斗班排,老兵连根据战斗岗位需要再对新兵进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新兵在班长骨干的带领下开始担负各种公差勤务、参加各种演训活动、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当危险来临、战争到来的时候,他们才会义无反顾地用血肉之躯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彰显自身价值。    

(二)创新性价值实践活动是军人血性的迸发    

军事行动基本都是创新性价值实践活动。“兵者,诡道也。”要想克敌制胜,就需要在运筹帷握、妙算过程中深思熟虑,也需要在攻城略地、短兵相接时奋不顾身。军人创新性价值实践活动的实质就是军人血性的迸发过程,如果没有军人血的迸发,战争结果必然是一败涂地。如果没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军人血性的迸发,22名飞夺沪定桥的勇士就不可能创造出气壮山河、震古烁今的历史功勋。因此,“有血性”是革命军人进行价值创造的内生动力,是战斗精神培育的价值本源。血性充盈、战斗精神十足,新时代革命军人就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四、“有品德”是对革命军人道德操守的价值要求    

从本质上讲,人的道德品质问题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日常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人们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和行为规范。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导向性、阶级性、共同共通性、规范律行性和历史继承性等特征。对“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来讲,“有品德”是对其道德操守的价值要求,即要做到情趣高尚、品行端正。    

(一)军人品德高尚具有重大的正向价值引领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正向价值引领和引导作用,对同一个价值主体而言,道德越强,其正向价值就越大。古往今来,军人始终是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旗帜与标杆,军队既是国家主权、安全的捍卫者,更是民族精神和优秀品德的传承者。尤其是,在敌对意识形态蛊惑的煽动下,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异变,各种不道德行为层出不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革命军人良好道德风尚的感召下,人们的道德品质自然就会有所提高,社会的道德风尚自然就会有所好转。    

(二)军人品德高尚有赖于价值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从价值论角度看,人的道德品行问题属于价值意识范畴。是人的欲望、愿望、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等诸多精神现象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把人的意识心理比作“由一名驭手和两匹马组成的马车,驭手是理智,两匹马分别是激情和意志”。要善于从人的求知欲望、交往欲望、道德欲望、审美欲望等方而出发,注重培养官兵健康的志趣爱好、健全的情感世界、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塑造崇高的道德意识;要普及价值心理学知识,注重加强官兵的价值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及时宣泄带有负而价值信息的情绪情感,矫正不良的价值心理形态,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评判体系,让健康的价值心理成为助推官兵道德品行提高的强大引擎。

五、结束语    

“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是相互支撑、辩证统一、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如果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比作一辆驰骋沙场、战力惊人的无敌战车,那“有灵魂”就是操控系统,决定着战车的前进方向;“有本事”就是火力系统,决定着战车战斗力的大小;“有血性”就是动力系统,决定着战车作战效能的发挥;“有品德”就是安全、舒适、可靠性要求,决定着战车驾乘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要让这辆战车在战场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唯有这四项指标全部过硬,再加上各级指挥员的运筹帷握,才能握指成拳、决战决胜。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