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成毕业论文,涉及到选题、收集资料、编写提纲、安排结构、进行逻辑性论证等环节,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下面中国论文核心资料库为大家介绍中文系大学生代写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1。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
创新性的中文系大学生毕业论文要以专业知识为根基、为背景,不应片面求新,偏离专业方向,超越专业知识边界。统计近三年的中文系论文,总计677篇论文,选题方向包括:文学(古今中外作家作品和文艺思潮、文学流派等)470篇,占69。4%;语言学36篇,占5。3%;新闻传播学61篇,占9%;写作学、秘书学20篇,占3%;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40篇,占6%;其他50篇,占7。3%。这难以归类的其他方面的选题,大多属于偏离专业方向、缺乏专业根基的选题。孤立地看,这些论题大多是一定社会时期里的热点间题,而且不乏地域特点,的确具有学术探讨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同学不具有释疑解惑的专业知识。
我们之所以称这种选题为片面求新,是因为这里的“新”,只是与合乎专业方向的论题在横向比较中所显现出的差异性。它不是对该论题理论研究上具有真正意义的新拓展。好比是错误地耕种了别人家的田地,而那片田地非但不是处女地,相反可能是肥田沃土,是长势喜人的丰收景象。
2。满足“通说”,缺乏学术价值
“通说”即通行的说法,是被认可了的结论性意见,是前人的智慧结晶,它们大多反映在专业教科书里,是我们用以探索未知的理论工具。中文系大学生选题应该着眼于通说不完备或难以自圆其说的方面,进行深化、扩展或争鸣。
中文系大学生毕业论文,围绕某一论题,以“定义—分类—特点—作用”的结构模式展开分析论证的,并不鲜见。这行文脉络仿佛是教科书中的章节,周密严谨,但内容上却仅限于对常识性问题的静态阐释,缺乏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要致力于发现新的事实、提出新的假说、做出新的解释、构成新的体系、找到新的方法。它们是衡量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的主要尺度。
角度是客观地存在于研究对象当中的,研究者可以自己选择,但不可以强行地植人。比如法院张贴的布告、街头胡乱涂画的非法小广告,通常并不具有审美价值,如果执意要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布告、小广告,就显得不伦不类。
方法是认识的工具。在文学批评当中,常用的方法有美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结构主义的、阐释学的方法等等。当然,在对某一对象的研究中,不同的方法之间常常是互补的,可以兼用的。比如形式主义批评强调对文学文本的研究,自有它合理之处,但它割裂作品与时代、社会、作家、读者的联系,只是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又表现出极大的随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