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0日

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    

一、概念界定及常用评价量表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健康概念的界定中,已将心理健康列入个体健康的三要素之一,健康的人须有健全的心理。各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或者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做好学习评价    

在完成所有项目学习后,总结知识的过程便是一个学习评价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的自评或互评。评价的目的在于共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日常教学中坚持落实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鉴于此,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应把行动导向教学法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每天在课堂教学中设定一定的仟务,让学生进行课下的学习,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授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概了解,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能有一个很好的互动,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增加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的锻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很多文章中,会出现一定的情景对话,这些情景我们都可以通过课堂的角色扮演实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对话练习,这种练习方式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又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加丰富的想象。教师也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趣味活动,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摩擦出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增长专业知识,还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实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仅重提高。当然,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要求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最佳的结合点灵活运用,不生搬硬套。只要中职语文教师坚持不J解地实践与探究,并不断改善,就一定很好地达到中职语文教学目的,从而为学生的职、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类文献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描述很多也有所差别,但大同小异。总结起来,心理健康是指个性特征完善、自我调控能力良好,认知、情绪、意志、行动状态积极,适应环境发展。比较公认的心理健康标准:无心理疾病;人格健全;行为合理;人际关系和谐;环境适应力强、个人生活发展完善了解个体心理是否健康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价。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应用最广泛的评价量表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o SCL-90之所以被应用最多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信度m,重测相关系数0.52-0.76,效度系数0.77-0.99。该量表涉及内容多,反映症状全面,能准确评估个体自觉症状特点,并且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各类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者对于SCL-90使用评价普遍良好。除SCL-90外,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还可选择其他有效量表进行调查,量表选择以信度和效度较高为原则。为保证调查信息准确,应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如:调查前针对调查内容与方法须对调查员进行统一严格的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调查。调查员应使用统一指导语,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填写注意事项,并着重向调查者强调调查结果的保密性,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在其自愿的前提下组织独立完成,尽量减少调查过程中的信息偏倚。    

二、医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关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在对心理状况的描述性研究,既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也有针对特定群体学生的研究。    

综合各类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约占lOolo-SOoIo;存在心理问题学生与年级有关呈低一高一低的分布状态,本科生三年级心理问题存在人数最多也最严重,一、二年级次之,四、五年级最轻,各个因子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医学生心理健康还存在性别差异;医学生焦虑、抑郁的发生与个性特征有关联;通过一定心理十预后,医学生特殊群体(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没有心理十预的大学生。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寻找有效对策,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护理专业是医学一个重要分支,医疗机构中大量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承担。护理专业学生在医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升高,护理专业学生女生所占比例较高,即将从事的繁重护理工作对于她们将是严峻的考验,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女生已被很多研究者关注。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主要针对群体、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生源等多个方面,并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群体研究结果显不,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异常检出率达3.8 %-35.2%。护理专业学生中存在人际关系不和谐、抑郁、强迫、焦虑、敌对、偏执较为常见。    

不同层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结果显不,中专层次学生存在记忆力差、缺乏完成仟务信心、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问题。本专科层次学生存在记忆力较差、缺乏自信心、情绪控制不良、孤独、易受伤害、人际关系敏感、责仟感不强等问题。    

护理专业学生不同年级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新入校学生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能力较差,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实习前学生面临实习就业压力,心理问题出现增多。新生、实习前期学生需要较多的关注和心理辅导。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人际敏感、强迫、抑郁症状。心理健康状况与年级、生源、专业层次等影响有关,其中三年级学生、中招生以及农村学生的心理问题相对较为突出。    

护理专业学生总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存在的心理问题又有所差别。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差别与很多的影响因素有关。通过研究发现,学习压力、学习成绩、同学及宿舍关系、专业的认同程度、对学校满意程度、学历层次、学习阶段、恋爱状况等方面对其的心理健康水平都起到不同程度且相互作用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专业认同程度和学校满意度低使得护生容易出现学习倦怠现象,从而对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学习成绩产生显著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必定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年龄、学历等因素使护生的同学及宿舍人及关系很容易出现问题,这同样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第三,一些其他因素如学习阶段、恋爱状况等也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可忽视的方面。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明确护理专业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对策及心理指导至关重要。学校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熟练技能的同时,可以通过创建良好的宿舍人际环境,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注重培养护生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方面加强心理教育,从而进一步改善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逐步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模式。    

四、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很多,但是研究结果多集中于整体状况的研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对各个层次研究也不够深入,不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十预,直接影响良好心理辅导模式的创建。为更好掌握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还需对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逐步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模式。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