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资源商业化开发路径探索——同为毕业论文代写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2日

1以公共档案馆为主体,加强与文化职能部门、文化产业机构的合作

1.1确立公共档案馆在开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档案文化资源商业化开发过程中,公共档案馆作为主体的必要性在于:首先,档案是文化产品创造所需的“母资源”,档案馆作为区域档案文化资源的收集与保管中心,能为文化产品开发提供丰富的原始素材,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决定了它必须承担起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职责;其次,考虑到档案实体和档案内容两方面的安全问题,档案文化产业第一个环节卜的工作绝大多数都要由公共档案馆工作人员来做。档案文化市场现在基本卜还是一个潜在市场,如果档案馆不发挥带头作用,先行开拓,很难指望仅仅依靠社会力量去开发档案资源。因此,公共档案馆应该成为商业化开发项目的组织者与策划者,基于馆藏资源,提出最贴合档案自身文化内涵的产品创意与方案,并积极寻求广泛的社会合作,共同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

1.2加强与文化职能部门、文化产业机构的合作

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它有益于社会,同时也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好。档案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涉及一些档案工作以外的领域,仅靠档案馆一己之力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开发档案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市场化方式,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档案文化建设。

一要与文化职能部门合作。公共档案馆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并且要加强与其他文化职能部门的合作互动,同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联手,发挥资源互补的优势,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以苏州市博物馆为例,它开设线卜及线下商店,商店由博物馆自己经营,产品自主研发。依据苏州的地方特色,设计了吴钩重辉、唐寅、文征明、沈周系列产品,如汝窑风格、底部卜红釉、有“衡山”印的瓷杯,博物馆编撰的《唐伯虎小传》和《唐寅与四季》。这些产品不仅蕴含了博物馆馆藏的文化意味,还与苏州历史档案的文化要素有共同之处。档案馆完全可以学习博物馆,与博物馆合作,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二要与商业机构合作。公共档案馆必须同文化创意公司、影视公司、电视台、出版社、网络公司与旅游公司等文化产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文化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档案馆可以选择与其他单位共同开

发的模式,如将档案文化与电视媒体相结合,开发电视类的档案文化产品。档案馆也可以选择将某一部分开发工作完全外包,通过与公司签订协议,来明确分工和权责。档案馆还可以与相关企业建认档企合作基地,联合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例如,苏州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与相关丝绸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设认“苏州传统丝绸档案传承与恢复基地”,联合开发丝绸档案,生产出纱罗宫扇、宫灯等文化产品,产生了良好

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动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动力不足,一直都是制约公共档案馆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瓶颈。笔者在走访苏州数个档案馆时,相关负责人都曾提到过这一点。公共档案馆虽与图书馆、博物馆并列为国家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但向来被认作事业单位中的“冷衙门”,处于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的边缘地位,这在一定程度打击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由于公共档案馆属于国家全额拨款的公共事业单位,单位内部相对来说缺乏激励机制,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工作人员往往满足于基础性的工作指标。因此,想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文化资源商业化开发并不容易。除此之外,档案馆的资金分配、人员编制和工作任务都相对固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多数档案馆都是直接接受级的行政性计划与指示,从事基本的开发工作,没有完全发挥其创新创意能力。可见,档案文化资源若想达到更好的开发利用效果,需要档案馆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直接动力,以利益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追求经济利益并不代表要一味追求商业价值,毫不考虑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唯利是图地攫取文化市场的超额利润;也不意味着会改变档案馆的单位性质,影响其公益性。许多档案工作者“提钱色变”,认为商业化开发会影响档案馆的形象,使其事业性质发生巨变,进而产生政府削减支持经费,档案馆只能面向市场自谋出路的恶劣后果。实际恰恰相反,档案馆追求经济利益其实是实现社会效益的一种手段,档案工作人员除了谈“情怀”、谈奉献外,也需要有实际利益作为驱动力,才能生产出更有创意、更有价值、更符合民众意趣的文化产品。当档案以如此生动的形式走出库房,何愁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对档案文化的需求?何愁档案馆被社会边缘化?潜移默化之中加深公众对档案资源和档案机构的了解和利用,便能强化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继而提升档案馆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也就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此外,在档案本身的基础,如果档案馆工作人员通过投人智力劳动创造出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产品中凝结的劳动就构成了商品的价值,那么档案馆获得相应的报酬与利益是理所应当的。对于档案

工作者而言,若对档案文化资源进行商业化开发,使他(她)既能取得物质激励,又能获得社会对档案工作者这份职业的认可,满足其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何乐而不为?无论如何,“公共档案馆都无须一味排斥新生事物,完全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商业化开发的尝试”,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用实践去检验这一模式的生命力,这样可能比无端的顾虑与反复的争论都更为有益”。

3以档案文化资源为原料,提供优秀的档案文化产品

档案文化资源商业化开发的核心就在于将档案文化资源投人和转化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文化产品。档案文化产品是利用档案生成的一切面向公众的文化消费品,包括图书、画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数字网络作品展览、讲座、编研材料、视音频制成品等各种载体和形式,以档案馆形象推广等为目的,利用档案元素开发并通常用于定价销售的档案文化衍生商品。其核心要素是档案文化元素的投人。剥离了文化内涵的档案文化产品是没有灵魂的,无法承担起传承档案文化的重任。文化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资源的产业,档案文化产业更是如此。

在产品的设计,应该体现以下原则:档案文化产品是一种商业产品,因此应具有一般产品的设计原则,即美观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首先,产品的美观是吸引顾客的首要特征。顾客看到一件产品的第一眼是观察它的外观,而在首因效应的影响下,产品的外观是否美丽会对顾客的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档案文化产品设计坚持美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出发点。其次,在文化产品具有纪念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前提下,文化产品还需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除去实用性,再美的产品最后的结局可能也只是在橱柜角落积灰。

同时,档案文化产品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产品,应该具有许多一般产品不具有的设计原则:1文化植人原则。这是档案文化产品设计的首要原则。一个产品只有具有文化内涵才能真正鲜活,档案文化

产品更是如此,它作为传播档案和档案馆文化内涵的载体,必须以本馆的地域特色文化为衍生产品的创意来源,丰富开发模式,避免单一的复制。这也是各个档案馆文化产品差异化发展的前提。2品牌化原则。“品牌(Brand)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它是区别于同类竞争产品的特定标志。文化产品的种类无非是出版物、文具、日用百货、服装鞋包、家居装饰等几类,想要在众多文化产品中打造自己的特色,就必须树认品牌意识。对于档案文化来说,其品牌特色的核心就是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原始性,各馆的品牌特色就是其地域特色,才能凸显档案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例如,浙江省宁海县档案馆成功注册了“微视档”商标,并成为全国首个档案文化品牌,以专业化的形象面对公众。3适度包装原则。包装不仅是在流通过程中对商品的保护,也是延伸

品牌识别的载体。设计良好的包装能为产品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对文化产品的包装不仅是指实体的盛装商品的器物和封缄、包扎等技术,还指对产品的文化包装。在产品的包装里注明其创意来源和文化内涵,能体现出产品的美感和文化品位感,直接增加了其附加价值。例如,苏州博物馆出品的“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种子”,苏州博物馆每年采集文征明种植的紫藤树的种子,雅称“文藤”,予以限量发行,延续“文

”。这样的说法赋予了种子极大的文化价值,既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又为消费者带来审美享受和文化熏陶。

4打造多层次的档案文化传播平台,建立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推广渠道

4.1打造多层次的档案文化传播平台

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公共档案馆不仅要搭建档案网站,还要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传递档案信息,扩大档案文化的影响。公共档案馆也可以通过开发APP来传播档案文化。例如,温州市档案局提供了“档案云阅读"APP,为社会公众,尤其是温州市民提供服务。该APP主要有档案资讯、温州大事记、微课堂、精品典藏、深度阅读、预约查询、档案咨询、办事指南、个人中心9个栏目,直接在移动设备提供档案事务办理服务。此外,安徽宝葫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档案云”APP,致力于打造一个随时可用、随时可查、科学分类的档案管理平台,协助各学校、企业、单位管理档案,将工作中散乱的文件、档案分类卜传到档案云,以供随时查阅。此外,Neusoft Croup,推出了“X档案—时光、记录、个人画报”APP,是一款个人档案管理工具,X即代表用户,APP可随时随地记录文字、照片、语音动画,并自动生成文件保存时的时间和地址,以画报形式重现用户的生活经历。换句话说,这就是对用户个人档案的创建。公共档案馆可以借鉴此类经验,开发档案文化传播和档案服务类APP,如历史档案解密、历史趣闻逸事与针对组织机构和个人的档案管理类APP,帮助民众走进档案,丰富文化生活。

二是加强与其他文化平台的合作,尤其是要与电视台、广播台、新闻报社等当地媒体合作。如太仓档案馆在《太仓日报》开辟《法制天地》专栏,借助太仓广播电台、苏州广播电台设置《鼻山夜话》《如歌岁月》等栏目,与太仓广电总台联合拍摄制作了新闻专题片《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百岁画家—朱屺瞻》等名人专题片,利用新闻媒介的优势,实现有图像、有声音、有文字且多领域、宽视角、全覆盖的传播效果,向广大民众宣传档案文化。

4.2建立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推广渠道

一是以档案展览为试验田和突破口。展览是普通民众接触档案和档案馆的主要途径之一,围绕展览的主题设计档案文化产品,能为档案文化产业积累市场运作经验。同时,以展览现场为推销场所,可以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档案兴趣和文化需求,为档案文化产业寻求可能的商机。’现在,我国各级公共档案馆普遍拥有自己的“档案珍品展”,且多数是常年展出、免费参观的展览,可以说档案展览的大门是敞开的,那么前来参观的人流就是档案文化产品的潜在顾客。观众在参观完展览后,尚且回味无穷,若是想带一些小物件留做纪念或者作为伴手礼,那么在展厅外销售的档案文化产品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公共档案馆秉持着让观众“将档案馆带回家”这一理念去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既能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又能传播档案文化,何乐而不为?

二是建设档案文化产品的网卜商店。在档案馆官网或者依托淘宝平台,建认网商店,扩大档案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跨时空跨地域地将档案文化产品送到顾客手中。此外,我国档案馆也可借鉴美国

国家档案馆Shop Onlin。的模式。美国国家档案馆不仅在其展厅出口处设有纪念品商店,还在其网站开设了网商店 商店分为书籍和礼品店、国家档案印刷品纽约时报店、复制品与缩微胶片店 、静止图像复制品订购店,方便民众按需选择。同时,网商店还提供会员服务和订单式服务,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向档案馆提出产品要求,档案馆为其量身定做档案文化产品。

基于大档案观的理念,“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是,档案部门缺乏社会意识,而全社会又缺乏档案意识”。即是说,只有档案部门有了工作社会化意识,全社会有了档案意识,才能实现档案工作的社会化,实现档案馆的跨越式发展。档案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正是对档案工作社会化发展过程的一种体现。将档案文化资源的文化性与商业性融合,在开发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对档案文化和档案记忆的展演,与大档案观不谋而合。为档案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开发探索市场运作路径,建认相关机制,是档案工作融人社会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传播档案文化、扩大档案馆影响力的重要路径。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