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颈椎病的中医治疗途径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1日

摘要:目的探索颈椎病的中医治疗途径。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及经络循行选取穴位,以风池、大椎、颈夹脊、肩中俞为主穴,据不同证型配穴进行常规电针,并配合局部温和灸,内服疏经活血、扶正祛邪中药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本资料选取的完整病例200例,临床治愈103例,好转81例,总有效率92%。结论运用针配合中药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疗效,并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关键词:骨质增生,针灸治疗,中药治疗,颈椎

引言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慢性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近年来本病有年轻化和低龄化趋势,其病程长,病理变化复杂,治疗困难。笔者临床运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试述于后。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科近3年门诊患者20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102例;年龄35~78岁;病程5d~8a。其中颈型80例,神经根型42例,椎动脉型35例,交感型15例,脊髓型2例,混合型26例。诊断依据X线颈椎片及CT和MR丁检查确诊,患者以颈及肩臂疼痛或不适为主症。神经根型伴有上肢放射痛及手指麻木;椎动脉型伴有关昏头痛,视力卜降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交感型伴有冻结肩、颈性心绞痛或心电图或血压改变;脊髓型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及步行踩棉花感(太空步行感);混合型伴有两型或以上症状者。

2、治疗方法

针灸:选取风池(双)、颈夹脊、大椎、肩中俞为基本穴位,选用28号1寸毫针,直刺得气后留针,于风池与肩井电针30m in,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再于颈部施艾条20~30 min。神经根型加肩前穴、手三里;交感型加内关、足三里;椎动脉型加四神聪、四关穴;脊髓型加涌泉、昆仑;混合型根据相关症状加减配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问休息2天。

中药:羌活15g,葛根3摊、桑寄生3摊、法半夏lOg、白芍药30g、防风15g、鸡血藤30g、桂枝15g、姜黄15g。椎动脉型加丹参、桃仁、川牛膝;神经根型加黄茂、桃仁、地龙;脊髓型加蚁蛤、全蝎为末兑服;交感型加龙骨、牡蝠;兼肢体不温加细辛;麻木、上肢重着加防已、获等。每日1剂,水煎服。

3、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治疗2个疗程统计疗效。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恢复,一年内不复发;好转:主要症状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或明显改善,病情稳定;无效:经治疗2个疗程症状无改善或中途放弃治疗。结果:200例病例中,临床治愈103例,好转8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2。

4、典型病例

某男,62岁,2014年老5月20日初诊。患者颈部疼痛反复发作近3a,近lm a疼痛加重伴有头痛失眠,右上肢放射性疼痛并麻木无力,活动困难,曾在他医处按肩周炎治疗20d无效而来我科就诊。查H p 120/85m m H g,颈部略左偏,T5 7右侧压痛(十),右胸锁乳突肌呈强直状,颈椎挤压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十),右上肢右旋功能障碍。颈椎CT片示:颈椎4-6椎体骨质增生,颈椎问盘膨出;心电图(一);脑血液图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为颈椎病(混合型)。选取风池、大椎、颈夹脊、肩中俞(右),配患侧肩前穴、手三里及中诸穴。风池穴用28号1寸毫针,其余穴位选取1一1.5寸毫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于风池穴和肩中俞接G 6805治疗仪,用疏密波30m u1,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在颈夹脊施艾条温和灸15 20m u1,至皮肤潮红。中药:羌活15g,白芍30g,葛根3摊,桑寄生3摊,法半夏15g,鸡血藤3摊,桂枝15g,姜黄15g,地龙15g,桃仁15g,乳香15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3次后症状明显减轻,共治疗2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随访1年未复发。

5讨论

5.1 关于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颈椎病的发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以慢性劳损为主因。并且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电脑、手机等数字终端的玩家越来越普及,本病有年轻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如当今引起广泛关注的“低头一族”,他们整天目不离屏,脊柱受到严重损害,临床上除了颈部一些相应病变外,严重的患者还出现脊柱骨关节的“交叉证候”非特异性表现。本病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以其特殊的解剖部位,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挤压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证候群。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痹证.骨痹”范畴,病由素体正气不足,外邪入侵经络,风寒湿邪相互错杂,经络闭阻或劳损过度,气滞血疲,伤及筋骨而发病。如《灵枢.五邪》:“牙日在骨,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常见的除中老年患者外,长期劳作、伏案工作者,颈部生物力学失衡,气血运行受阻,日久成疲,闭阻筋骨而发病,并且由于闭阻部位不同而引发不同的证候群,如《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灵枢.周痹》:“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卜,不能左右,各当其所。”

5.2 颈椎病的辨证论治。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为便于操作,临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主证:颈部不适,颈部酸痛经久不愈,一般超过三月以上。确诊依据:颈椎X片、CT或MR丁检查确诊。依据病理部位不同分为神经根型(伴上肢放射痛及手指等麻木);椎动脉型(伴头昏头眩晕、视力卜降等);交感神经型(伴有冻结肩、颈性心绞痛等);脊髓型(肢体功能障碍、步态不稳、太空步等);以及多症兼有的混合型。依据病机分为寒湿型:兼有恶寒、颈肩及上肢冷痛,或有麻木,

舌质淡,舌苔白,脉紧;疲阻型:颈肩臂刺痛,固定不移,肩臂或有明显的功能受限,舌质青紫,少苔,脉弦;虚实夹杂型:头晕、少气,或伴失眠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变部位及经络循行选取穴位,以疏通经络气血之闭阻,使营卫调和则风寒湿邪无所依附而痹痛得解。主穴:风池、大椎、颈夹脊、肩中俞。方中取少阳、太阳、督脉经穴调和经气,疏通气血,振奋阳气,再根据病位浅深不同施以不同的针刺手法,随证补泻。此即《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度。”及《灵枢.终始》:“在筋求筋,在骨求骨。”由于本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辨证配穴非常重要,如神经根型配肩前穴、手三里振奋阳明经气;椎动脉型四神聪,四关穴以升清阳、降浊气恢复升降平衡;交感加内关、足三里以调和阴阳气血,使阴阳和调等,都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治病优势。中药主方:羌活、防风、桂枝祛风散寒除湿;葛根、白芍疏经引药入经桑寄生、鸡血藤补虚扶正半夏除湿祛痰散结姜黄活血化疲,专治颈肩部疾病。全方共奏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散结之功效。随证配伍丹参、桃仁、川牛膝加强活血化疲,黄茂、地龙,蚁蛤等加强扶正祛邪,加龙骨、牡蝠镇静安神,加细辛加强温经散寒;颈部艾久,壮阳散寒。使阳复、寒去、气畅、血和,则痛得解,麻木消,达到祛病之目的。

5.3 关于针药并用。

针、药并用是治疗疑难杂证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从《内经》到《伤寒论》经典中都有很多论述,运用毫针加电脉冲刺激相关穴位,可消除局部组织的痉挛,调整病变组织内部细胞的离子平衡;艾条温灸有温通经脉、行气和血之功,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是也;内服中药祛风除湿,活血化疲血散结比痛。三种方法结合,均取其长,克服了中药宏观调节有余而针对性不强,针灸针对性较强而整体调节足之憾,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优势,在治疗诸如颈椎病等慢性疑难病证中,较之其它方法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