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现代理论对于美学和艺术的特殊意义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8日

别现代的话语创新观、主义建构观、时间空间化哲学、发展四阶段理论、跨越式停顿理论、后现代之后的集成创新观、主义的问题与问题的主义观,以及中西马我思想资源观等,涉及哲学、美学和整个人文学科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不仅对人文学科界产生了影响,也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影响,已有法律界和经济学界的学者撰写与别现代理论相关的法律学、经济学方面的文章,说明别现代这个话题具有辐射力和带动性。那么,别现代理论于美学理论创新而言会有哪些方面的助益呢?    

1.就话语创新观而言,别现代美学本身就是要努力建构别样的具有中国特点、反映中国经验、表现中国价值的现代美学理论。这种理论既是别样的,又是通约的、符合学术规范的、具有学科普适性的现代理论。    

中国美学产生伊始,就带着明显的西方胎记。从范畴到定义,再到话语体系,完全是西方化的。即使有些话语是来自日语的日源新语,这种日源新语离不开汉语词汇,但所表达的内容却完全是西方的认识成果和学术成果。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并不能规范和制约这些日源新语,相反,受到日源新语的制约和规范,原因就在于学科对于思想的制约。在美学学科产生之前,美学思想散见于整个思想体系,并无美学的区隔。而自美学学科于1775年从德国产生开始,一切有关美学的思想都被纳人这个学科之中。思想被学科化的过程也就是话语被改造、被驯化的过程,中国的美学思想只是借助西方“美学”这一学科术语才有了存在的区间。但是,中国美学思想的话语表达仍然跳不出西方美学话语的规制。这也就是中国美学界至今焦虑于“是中国美学还是美学在中国”之所在。中国美学,意味着美学体系、美学思想、美学话语都具有中国的原创性,并得到了世界美学的认可;而美学在中国却只是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而已。因此,欲图中国美学的独立存在,首先要有话语创新,这种话语创新就体现在美学范畴的新发现和美学思想的新拓展以及表达方式的新颖别致。中国美学资源中许多形态范畴如意境、神妙、空灵等,都是独立的为西方美学所没有的范畴mo,对它们进行思想的解析和理论的武装,并用新颖别致的方式加以表达,就会形成鲜明的中国美学话语创新。当然,话语创新不能只靠老祖宗留传下来至今还有活力的几个范畴,而是要立足于当下的发现、建构和表达。就别现代的“别”而言,生活和艺术中的别开生面、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别有洞天等,就都是话语创新的表达;还有别裁、别格、别体、别样等,也都具有话语创新的潜质。因此,别现代的话语创新观渗透在美学建构的方方面面,而且这种话语创新是生生不已的。    

2.就主义建构观而言,中国美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有两次大的热潮,影响至今,美学依然是个热词。但这两次美学热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美学的从属地位,“是中国美学还是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洁问不绝于耳。为何如此呢?经与西方美学的对比研究发现,西方美学一统天下,原因就在于西方美学是以主义的方式产生和存在的。就我们所熟悉的西方美学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主义就有3。多种,如存在主义、自由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等。相反,中国美学研究中除了个别具有明显西方学术胎记的主义,如吴炫来自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否定主义、刘方喜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审美消费主义,独立的原创的主义几乎为零。虽然上世纪50年代大讨论中的唯物主义美学和唯心主义美学的对卒叫得天响,但唯物和唯心这种被恩格斯认为除非讨论物质第一还是精神第一否则就无意义的世界观,于美学的主义原创而言相去甚远。因此,中国美学研究一方面是主义的喧嚣,另一方面却是主义的缺位;喧嚣的是西方的主义,缺位的是中国的主义。    

主义的问题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主义是重要的统摄力量,是思想的凝聚,是理论的升华,具有强大的制导性和影响力。西方美学家之所以积极参加我提出的建构主义的讨论,就在于他们知道主义问题之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别现代于美学而言,就是吁求建立中国学者自己原创的主义,从而在目前的“学”“论”的基础上,从最高端突破西方美学的钳制,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彻底改变美学在中国而无中国美学的局面。    

3.就时间空间化哲学而言,别现代关注西方空间理论尤其是自列菲伏尔“空间转向”以来的空间理论,如列菲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福柯的后现代网格空间理论、曼纽尔·卡斯特尔的网络空间理论、巴赫金等的空间叙事理论、戴维·哈维的空间压缩理论、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跨国性空间结构理论,以及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等。    

但是,西方的空间哲学建立在西方的断代式发展,即现代取代前现代,后现代又超越现代的历史观上,具有西方特色,却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实际是时间的空间化,这就是现代、前现代和后现代的纠结杂揉,三个时代叠合在一起,形成了时间的空间化。时间的空间化是在中国的社会形态中自然生成的哲学,而非对西方哲学的移植。时间的空间化本身就是一种别现代的别样的哲学。    

时间的空间化表现在美学上,就是要从特定的社会形态以及奠基于此的审美形态出发考察中国美学,寻找中国美学的突破日。尽管别现代理论还在讨论中,但从社会形态出发研究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中国美学理论创新不无启发。由于中国尚处于别现代时期,因而无法跟随西方后现代主义进行美学理论的解构,相反,中国美学更需要理论和主义的建构,这就为中国美学创新找到了时代根据。从社会形态出发,我们可以首先考察“作为美学范畴枢纽”的审美形态。中国传统的审美形态如中和、气韵、神妙、意境、空灵、飘逸,以及当代的“日”等,都在西方审美形态体系如悲剧、喜剧、崇高、荒诞之外,建立在这种审美形态基础上的审美形态理论也应该不同,这样一来就为我们探索别样现代性的中国美学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正是由于从社会形态及其审美形态出发,别样现代性的构想就有可能把中国美学创新落到实处。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