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人口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也在稳步推进。从当前来看,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人口就业压力大、城市人口膨胀过快、城市建设步伐滞后、户籍制度造成障碍、城市环境面临新的挑战、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突出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中国社会条件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扩招、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乡镇企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降低等。为了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工作,国家要加大对农村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合理的城乡流转机制、大力发展小城镇。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户籍制度;城镇化
前言
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国有着特殊的国情,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不是很发达。那么,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就业压力方面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步伐方面的、户籍制度的负面影响方面的,以及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也使城市化的农村人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因此,要积极地采取措施,加大对农村财政的投入力度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建立合理的城乡流转机制,并大力发展小乡镇使农村人口可以就地城镇化。
一、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含义及表现内容
(一)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含义
农村人口城市化,指的是世代生活在农村的人口,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农村人口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补充到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队伍中,这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前提。同时,我国城市经济也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市场主体的活力被激活,积极性大增,经济获得迅猛发展,这成为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根本推动力。
(二)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内容
农村人口城市化包括职业、身份、观念等几个方面的转变。从职业上看,这些人口脱离曾经从事的农业,以非农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原来从事的是农业劳作,现在则将非农产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不是农闲时的临时劳作。因此,城市化的农村人口斩断了与传统农业、土地的直接联系。从社会身份来看,城市化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拥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这就将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农民进城务工区别开来。从观念上看,农民原有的那种传统、保守的观念和价值观逐渐被打破,逐渐形成城市居民那种积极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当然,伴随着农村人口城市化,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必然会逐步增加,而农村人口则会相对减少;城镇和城镇之间,也逐步形成一些城市群,发挥协同效应。
二、 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现阶段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人口就业压力大
现阶段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诚然,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从当前来看,我国确实存在着人口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一方面,城市本身就存在着大量的待就业人口。国有企业改革等造成大量的劳动力下岗,这些人只能进入到非国有的企业中工作,而农村转移过来的人口往往也是到这一领域工作,他们之间形成竞争。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农村转移过来的人口往往难以胜任这些工作,比如技术研发等。大的就业压力成为农村人口城市化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转移到城市中的人口一旦失去持续的创收能力,其生活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 城市人口膨胀过快
现阶段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城市人口膨胀过快,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治安等造成负面的影响。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这些人口的准备,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公共服务方面。以城市交通、住房等为例,城市交通设施的不同步发展造成了交通的拥堵,既影响了原来的市民的出行,也影响了从农村转移来的人口的出行。从住房来看,刚性需求导致房价居高不下,从农村转移来的人口在城市的居民条件很差。城市人口的过快膨胀对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等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如果城市管理跟不上城市化的速度,则会影响这部分人口的生活质量。
3. 城市建设步伐滞后
现阶段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城市建设步伐的滞后,由于人口密度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而形成“城市病”。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公共资源必然呈现紧张状态,比如公交车数量、道路宽度、公共泳池、健身场所、公园等等。很多设施都是按照原有的城市人口数来规划和设计的,即使考虑了未来的人口增长,可能也没有预料到城市人口的激增,没有预料到我国城市化的速度如此之快。这样,那些从农村转移来的人口就无法很好地享受城市生活,甚至因为交通拥堵、公共卫生状况差等而饱受折磨。于是,在从农村转移来的人口的需求和城市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质量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矛盾。
4. 户籍制度造成的障碍
上世纪 50 年代末期,国家在城乡之间采取完备的户口登记和管理制度,以法律、政策形式限制农民进入城市,人为地造成了城乡对立的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如此,在我国户籍是与就业、保险、教育、医疗等利益捆绑在一起的,这就认为地限制了农民往城市的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不仅仅是农村人口生活在了城市这个空间里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从农村转移来的人口要能够获得与城市人口同等的权利,享受到一样的待遇,不能因为曾经是农村人口而在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享受和公共设施的使用方面受到限制。
5. 城市环境面临新的问题
现阶段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城市环境面临的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亚里士多德曾言,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由此可见,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人们是怀着憧憬来到城市的。那些原来生活在农村的人口,怀揣着美好的愿望来到城市,但是,如果城市的基础设施等都还不能满足突然激增的人口的要求,则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传染病等问题都会出现。那么,城市环境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试问,如果城市环境遭到了破坏,那么,人们想在城市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还能不能实现?
6. 流动人口问题严重
现阶段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流动人口骤增、管理难度比较大。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因为无固定住所、工作相对也不稳定、城市融入难度大等,造成管理难度加大。而流动人口管理的困难,也使问题不断涌现。一方面,这些流动人口在享受医疗、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居民还有差距,另一方面,这些流动人口如管理不善将会对城市管理和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需要相关制度、政策、管理等方面的改善和提升,如这些制度、政策和管理的改善和提升跟不上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则问题会更加严重。
(二) 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1. 中国社会条件的变化
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问题的原因这一便是我国社会条件的变化。我国原来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村人口占人口的很大比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于是,从农业生产中游离出来的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与国外情况不同,我国原来农村人口比例过大,而城市的容纳力又不足。因此,这些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在进入城市之后,在就业、医疗、教育、卫生等方面要享受与原来的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困难较大,这就造成了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2. 高等教育的扩招
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二在于高等教育的扩招。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高等教育逐渐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有机会到高等教育机构深造。特别是近年来,各种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向高中毕业生伸出了欢迎之手。这一方面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也使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求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农村地区,在城市上完学后不愿意回到原来的农村生活。这样,他们就和那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之间也形成了竞争。
3. 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三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城乡二元化的结构在当前的情况下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诸多的问题。比如,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加大的趋势。人为的户口限制却使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而收入差距的加大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这样,各种社会问题就暴露出来。近年来,我国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与收入差距加大有很大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口为了更好的生活就涌入城市,造成了城市人口的激增,也造成了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超载,城市管理能力与现实要求之间的差距也就形成了。
4. 乡镇企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降低
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问题的原因之四在于乡镇企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降低。客观地评价,乡镇企业曾经在搞活中国经济、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面临倒闭的境遇,乡镇企业已经步入刚刚产生时那样富有生机和活力了。那么,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也降低了。于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得不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不是能像原来那样在家门口就业。
三、 解决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发展 缓解就业压力
我国的现实国情就是农村人口多,而城市人口少。而如果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又会加剧城市本来就严重的就业问题。因此,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就业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成为不错的选择。如前所述,乡镇企业曾经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为产品质量、经营模式、经营管理者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可以考虑对乡镇企业的发展予以扶持和指导,帮助乡镇企业重振雄风。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拉大问题。
(二)大力发展小城镇 缓解城市人口膨胀过快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不适宜通过重点发展大城市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鉴于大城市本身也问题重重,受到投资主体和资源的限制,大城市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吸纳大量的农村人口,要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就要通过发展中小城镇来实现劳动力就地就业和转化。小城镇在吸纳农村劳动力方面有诸多的优势,相对来讲对劳动力的要求没有那么高,而且就业可以降低农村人口转移的成本和就业风险。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农村财政的投入力度,帮助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生源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和生活。
(三)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为了做好农村人口城市化工作,从城市本身的角度来看,也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来引导城市有条不紊地发展。从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来看,因为发展的理念等还不先进,城市还处于摊大饼式的发展阶段,一味贪图面积的扩张,而对基础设施、城市文化等不够重视。这实际上造成了土地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之间的矛盾,并且加剧了城市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城市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因此,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增强城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四)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
要做好农村人口城市化工作,还要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尽快打破农业、非农业二元对立的户口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要放宽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户籍准入条件,放开小城镇户籍准入。这样,人才才能够自由地在区域之间流动,劳动力要素也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配置。对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来说,他们也才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还要推行有利于吸引资金和人才的城市户口迁移政策,比如那些有资金的农民企业家,城市可以鼓励他们到城市进行投资,准许投资者及近亲属到城市落户。
(五)增强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 改善城市环境
要做好农村人口城市化工作,还要不断地提升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的背景下,城市可能出现脏乱差的问题,影响到原有居民和新到来人口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城市政府要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地采取措施,比如强化这一职能、加大对这一工作的投入力度等来改善城市环境,还居民一个美好的城市面貌。在城市管理方面,还要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方法,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管理的规范性。从而使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能够和谐相处,共同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并共享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
结语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农业现代化、城市工业化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当前来看,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高度复杂的。为了切实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工作,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国家、地方政府、农村和农民自身等角度来采取措施,从国家角度来看主要是做好制度规划和创新,从地方政府角度来看主要是做好农村人口流动的规划,而从农民自身来看则是要提升自身能力,以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