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主要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中华民族认同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这些内容的传授,课堂讲授是第一位的。所以,“课堂坚守”,畅通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主渠道是提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内蒙古民族大学是内蒙古高校中唯一一个使用国家民委统编教材《中国民族理论新编》的。本教材根据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10号文件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12个方面的论述来设计,可以说是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解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理论性、时代性、权威性。但是,依据内蒙古民族大学思想政治课“三三制”改革模式,“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理论讲授学时为24学时,而教材内容所占篇幅却达到了300页,教材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打破教材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专题讲授再设计,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就成为必须。
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民族特征理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以及民族的产生发展消亡规律等。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形成正确认识,对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差异的长期存在以及发展趋向形成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了解、理解、包容、和谐之相处之道是学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民族问题的内涵、不同社会形态下民族问题内容、性质、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方式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协调多民族中国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导。对过去的20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在民族问题的种族屠杀、种族隔离、同化主义到多元文化主义的演变脉络进行梳理,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成功解决多民族中国民族问题形成对比。
第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民族国情。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是多民族中国的基本民族国情。中国的民族构成是多元的,各民族在起源、文化等方面也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发展着祖国的经济,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是一个共同努力的逐步一体化的过程,“多元”与“一体”的结合形成了多民族中国的民族基本国情。中国的民族国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实践基础。
第四,党和国家的根本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繁荣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决定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民族政策的基本政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民族发展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各民族相互帮助、携手发展,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关系。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重心是两个共同一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标和结果。
第五,党和国家的重要民族政策。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根本原则指导下,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我们确立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民族政策,表现在经济、文化发展,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语言文字使用以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政策,在几十年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坚持、完善党的民族政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展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六,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归属、向心心理,是更高层次的民族心理认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是把各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精神纽带。大学生群体要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局维护作为最高利益,不断强化对中华民族统一体的认同意识,自觉抵制民族分裂主义思想的侵蚀,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