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多重约束及改革方向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05日

2016年是“十三五”经济发展的开局之年,也保持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一方面,我国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要素驱动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经济结构调整,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即进人了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时期。在特定的发展背景下,“十三五”经济发展重在经济发展转型与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改革方向,通过改革释放内需潜力,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升,转中向好”。“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应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本文从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经济结构、分配制度、生态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的多重制约因素人手,探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方向。

一、“十三五”时期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四大约束点

(一)科技创新约束,导致我国高质量经济增长创新不足

一是科技创新不足,当前我国产学研一体化与协作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本较高、周期较长。很多企业在产业研发、科学决策、生产流通、管理销售等环节缺乏创新能力,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竟争力。随着劳动力红利与资源红利的逐步弱化,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也逐渐削弱。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国际技术差距的逐步缩小,增加了我国引人国际先进技术的阻力,导致通过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提升经济质量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二是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有效的激励政策。一方面,我国宏观调控较为严格,市场准人约束较多,不适当的政府补贴与行业垄断影响了“无形之手”的作用,导致企业无法公平地参与市场竟争,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自主创新潜力没有被挖掘。另一方面,我国对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没有贯彻落实到位,导致企业创新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护,缺乏政策激励机制,自主创新主体难以在科学研究中获益。

三是人力资本的错配问题凸显。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也体现在劳动力素质、劳动力能力以及技术熟练程度等方面。我国的劳动力红利与要素红利实现了经济熟练的增长,但却忽略了对人力资本的培育。目前,我国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在国际中仍处于中低水平,虽然国家与地方政府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但是仍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无法与高质量经济发展相一致。同时,人力资本存在较为严重的错配问题,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往往流向政府管制或支持的国企或事业单位,这些部门或单位具有较高的收人与福利,但是这些部门的科技创新效率较为低下,导致人才无法发挥才能,人力资本错配问题凸显。

(二)经济结构约束,导致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多重结构失衡

一是需求结构失衡,导致无法通过需求乘数效应实现经济增长,造成了产能过剩、通胀压力以及经济波动等问题。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与出口拉动。在投资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是在高投资发展模式下,工资的提高导致企业利益资本代替劳动,进一步提高了投资需求,降低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效应。在出口方面,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不足。我国出口企业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技术,导致经济发展容易受外部环境冲击。同时,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也加剧了我国需求结构的失衡。

二是供给结构失衡,影响了生产规模与产出效率,制约了我国高质量经济增长。目前,我国企业投人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投人与劳动力要素投人,忽略了研发投人,导致创新要素驱动不足,也造成了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等问题,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效率无法提高,制约了经济结构优化。同时,我国还面临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城乡区域供给失衡、制度供给无法落地,这些都通过影响经济结构而制约高质量经济发展。

三是产业结构失衡,导致资本、技术等要素无法科学流动,降低了要素配置效率,导致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从第一产业来看,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比重仍较高;从第二产业来看,工业产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三高企业比重较高;从第三产业来看,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比重相对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第三产业产品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使得劳动力由工资率较低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部门向工资率较高的第三产业部门转移;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提高,有效缓解了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得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突破劳动力红利逐步缺失的瓶颈。

(三)分配制度约束,导致高质量经济增长劳动动力不足

一是我国收人分配制度中存在劳动报酬比重低、收人分配不公平等问题,导致分配差距较大。收人分配差距的拉大降低了我国国内的消费能力,制约了消费劳动经济增长,导致我国居民无法享受生活。

二是我国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部分弱势群体没有被列人社保范围,社保工作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社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相对滞后。当前,我国社保没有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预期,较高的谨慎性储蓄与预防性储蓄抑制了国内消费,制约了高质量经济增长。

三是我国房价、物价、失业、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我国公民的基本生活容易受到侵害。国家与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着力解决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通过优化分配制度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使得居民可以共享高质量经济发展的繁荣成果。

(四)生态资源约束,导致我国高质量经济增长缺乏环境基础

一是能源效率低下,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失衡。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是建立在高能源的基础上的,能源消费的逐年增长不仅导致了我国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严重污染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导致污染指标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且导致了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处于长期的不均衡状态。

二是大气污染十分严重,超过了我国生态环境自净能力。一方面,我国对大力污染治理的资金投人不足;另一方面,我国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技术也落后。根据《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可知,2015年我国仅有7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其余26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部分城市的臭氧污染也没有有效控制与改善。

三是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资源I乏。当前,我国水污染负荷大幅超过水环境的容量,淡水湖的富营养化严重,不仅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灌溉,而且影响了城市饮用水质量。据《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可知,W一V类与劣V类水质断面高达35.5%。此外,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生物灭绝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实现我国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改革方向

(一)优化驱动模式,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创新道路

一是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人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人,通过开发新产品、新发明、新管理等方面实现创新,提高政府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竟争力。

二是有效配置人力资本,实现人力资本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应重视人力资本开发,以人力资本作为创新驱动的基础,完善人力资本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改革,通过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来解决体制低效与人力资本错位问题。

三是构建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引导的科技知识创新协同机制。建立产学研联盟机制,强化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政府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构建多元化创新主体的网络体系,实现各类创新主体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四是发挥政府在体制机制创新中的作用,为各类主体提供有序的市场运作环境。一方面,放宽市场准人、消除不正当补贴与部门行业的垄断,为各类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生产环境,消除一些阻碍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因素,规范市场运行与管理。另一方面,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型企业投融资体制等政策的落地,通过科学的制度体系倒逼企业创新发展,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补偿,实现微观经济主体创新与宏观经济发展的共赢,增强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内在创新动力。

(二)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专业化道路

从要素供给来看,我国供给存在高端供给不足、低端供给过剩的结构性失衡现象。因此,要以技术与人力资本要素投人代替传统的劳动与资本要素投人,转变粗放式发展模式,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转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产业与行业。

从产品供给来看,要解决我国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与重复建设等问题,只有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提高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依赖生产性服务业开发与创造差异化、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的产品。

从技术供给来看,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撑力度,将企业培育为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完善产学研联盟机制,加强各类创新主体的合作,降低高科技推广应用成本,促进各类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挥人力资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培育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以技术支持高端供给,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从制度供给来看,我国各级政府正继续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建立健全现代化市场体系,实现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扩大的双向发力,将政府由创造财富转向为创造环境的主体,完善社保制度和分配制度,为我国居民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缩短城乡贫富差距,助力“十三五”高质量经济发展。

(三)普惠人民群众,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均等化道路

一是继续深化收人制度改革。提高居民可支配收人与劳动报酬的比重,实现收人分配、福利分配、成果分配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寻找好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拐点,优化调整分配结构,实现收人分配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科学地缩短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足巨。

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该体系涉及住房、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等多个方面,重点解决房产税、物价、食品药品安全、义务教育、延迟退休等具体问题。将不同的社会群体纳人社保体系中,实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同时,根据社会群体的差异性可建立待遇差异化社保体系,增强社保的普及性、惠民J陛、公平性。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的公平保障体系。该体系涉及权利、规则、机会等各类的公平,使得社会各类群体不受出身、职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自由、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

(四)改善生态环境,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道路

一是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开放发展。单纯的环境治理无法解决生态环境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制约,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不当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修复生态环境应从源头人手,创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模式,减少资源浪费,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创新、开放发展。

二是构建质量效益考核体系,实现协调发展。改革GDP的数量政绩考核与晋升体系,将资源配置、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等质量效益指标纳人政绩考核范围,减少产能过剩等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是修复生态环境中各类污染问题,实现绿色、共享发展。通过资金投人与技术创新,实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治理,满足公众对空气、水源、食品安全的需求。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与环境治理体系,形成长效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的有效机制,改善生态环境对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制约,实现经济绿色、共享发展,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道路。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