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Aud认可度有待提高
MAud初试时考查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和英语二,相比初试考查政治、英语一、数学三和专业课的审计学学术型硕士(简称“审计学硕”)门槛较低,该种考试方式吸引了大批跨专业的考生,使得MAud招生规模和报考人数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许多考生为规避审计学硕的高难度而选择报考MAud;跨专业考生由于专业基础薄弱,学习时问短暂,不能很好地掌握审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单位2013年才开始招收MAud,尚缺乏MAud培养经验,存在着严重的学术化倾向,或直接沿袭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无法体现审计学科的特点,更无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的审计人才;培养单位不了解审计职业界对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的需求,无法有针对性地输送人才,降低了社会认可度。这些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对MAud培养质量的质疑。
(二)实践环境不佳
MAud的培养单位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学术交流中心,教师科研能力强但实践经验匮乏。由于同时指导审计学硕和MAud,往往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关注过多而难以给予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这违背对接所要求的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培养单位虽实行双导师制,但由于校内外导师问缺乏及时沟通,校外导师参与教学或论文指导的时问有限,校外导师选聘标准不严格等,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校外实践环节是对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存问题是,培养单位少有稳定的长期合作实践基地,无法满足学生对多样化高质量实习的需求;建立实践基地的企业层次不高,提供的实习岗位单一;学生有时需要白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时问短暂,或将实习时问用于求职,托人开具实习证明。对接所需的实践环境函待优化。
(三)资格认证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内部审计职业界仅有CIA, CCSA和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有限的专业资格认证方式。CIA和CCSA为国际认证,其中的一些考核标准不适用于我国的内部审计从业者。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一种确认审计人员是否具有担任相应审计专业技术职务的水平和能力的有效方式,该种考试方式将内部审计人员与政府审计人员、社会审计人员置于统一的平台按同一标准进行竞争,一方面将内部审计人员参评者置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另一方面无法体现将确认与咨询职能并重,以组织为服务对象,以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审计内容的内部审计特点。
(四)法律法规缺失
现有法律法规无法为对接提供宏观层次的保障和支持。1yy4年1月1日,为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鉴证和服务作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注册会计师法》开始实施。次年,为加强国家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审计法》施行。但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内部审计的法律。2003年,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该规定层次偏低,法律效力不高,且较为粗化。2002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为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提供应具备的任职资格证明。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了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我国的内部审计队伍管理处于尴尬的境地。
(五)课程和考试偏重理论
很多培养单位对于审计学硕和MAud的课程设置没有明显的差别,往往是理论性课程多,而实践性课程少甚至没有。一些课程如审计理论与实务、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等虽涉及实务,但教师习惯于沿用审计学硕的理论化授课方式,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的使用相对较少。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教材编写逻辑严密,系统性强,但应试色彩浓厚。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考生在备考过程中片面关注以考点为主的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操作,以通过考试为目的,缺乏实践能力,脱离实际需求,获取资格证书后难以胜任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