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同地点越冬代小地老虎消长规律
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在不同地点发生消长规律基本一致(图1)。始见期、高峰期、终末期主要发生在3月中上旬到5月中下旬。3个地点越冬代成虫始见期最早为3月9日,高峰期主要集中在3月31日到4月1}日,终末期最晚为5月31日,共计74d;3个点的发生高峰期基本重合。
2 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与海拔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随着海拔升高而推迟,在低海拔的大兴村比中海拔的牛家洼村提早3d,中海拔的牛家洼村比高海拔的洪池村提早3d,低海拔的大兴村比高海拔的洪池村提早6d(表1)。
试验结果还表明,低海拔地区比高海拔地区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大(表1)。3个试验点总计诱虫量3 209头。低海拔的大兴村是高海拔的洪池村诱虫量的3.7倍,是中海拔的牛家洼村诱虫量的2.3倍;中海拔的牛家洼村是高海拔的洪池村诱虫量的1.倍。3个试验地点的诱虫数量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占诱虫总量比例分别为}800,2}00和17%。
3 越冬代小地老虎成虫迁飞与气温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的活动与温度变化关系显著。3个试验点越冬代成虫始见蛾期温度均为5 - 6 0C,活动的高峰期温度为11-19 。C,终末期温度为2-28 C,低于}C或者高于28 C成虫基本不活动或零星活动(表2)。3个试验点气温为5-6 0C时分别诱到1头,低于SC没有诱到;气温在11-}-19 0C时诱捕虫量最大,3个试验点高峰期总计达到772头;气温25-28 C时3个点分别诱到1头。
试验结果还表明,在成虫高峰期适宜温度11-19 0C范围内,成虫活动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加剧,反之则减弱(表2)。3个试验点4次高峰期共诱虫772头。其中高峰期万荣县大兴村早8:00平均气温17.0C、前1日晚22:00平均气温18.0 C,早晚平均气温17.}C,诱虫量为414头。高峰期夏县牛家洼村早8:00平均气温15.} C、前1日晚22:00平均气温16.0C,早晚平均气温15.8 C,诱虫量为252头。高峰期洪池村早8:00平均气温13.} C、前1日晚22:0。平均气温13.}C,早晚平均气温13.}C,诱虫量为106头。大兴村比牛家洼村早晚平均气温高1.2C,多诱虫162头;牛家洼比洪池村早晚平均气温高2.3C,多诱虫146头;大兴村比洪池村早晚平均气温高3.}C,多诱虫308头。3个试验点早晚平均气温依次分别为17.50C,15.80C,13.50C,诱虫量占诱虫总量的比例依次为53.600,32.600,13.70002.4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降雨的关系
运用SPSS 19.。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F=178.92,df=1,P=0.000(PG0.01),表明不同降雨量下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表3)表明,小地老虎越冬代发生量随降雨量增加呈递减趋势,但小雨(或阵雨)当日和前1日、中雨前1日的平均诱虫数量均大于无雨日的单日诱虫量。3个试验地点在小地老虎成虫发生期内无雨日有1}6 d,占86.6 0 o;小雨、阵雨日14d,占7.800;中雨日10 d,占}.600;大雨日、暴雨日均为0 d。3个试验地点总共诱虫3 209头,无雨日诱虫2 707头(平均为17.4头/d>,小雨、阵雨日诱虫429头(平均为30.6头/d>,中雨日诱虫73头(平均为7.3头/d>;无雨日、小雨/阵雨日、中雨日诱虫量占总诱虫数量的比例依次为84.3%,13.4%,2.3%.
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在降雨前后3日也呈递减规律。3个试验地点降雨前后3日合计诱虫总量为1 668头,其中降雨前1日为783头,当日为X02头,后1日为383头,降雨前后3日,单日诱虫量占3日诱虫总量的比例依次为46.900,30.1%、23.0%。
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在不同降雨量的前后3日差异显著(表3)。小雨、阵雨前后3日,越冬代成虫的发生量呈递减趋势;中雨前后3日,越冬代成虫的发生量呈“V”字形趋势。3个试验点降雨日前后3日合计诱虫总量为1 668头。小雨、阵雨前后3日合计诱虫1 119头,分别为降雨前1日4}}头(平均32.头/d>、降雨当日429头(平均30.6头/d>、降雨后1日23}头(平均16.8头/d>,小雨、阵雨前后3日,单日诱虫量占3日诱虫总量的比例依次为27.2.00,2}.700,14.100。中雨前后3日诱虫X49头,分别为前1日328头(平均32.8头/山、当日73头(平均7.3头/山、后1日148头(平均14.8头/d>,中雨前后3日,单日诱虫量占3日诱虫总量的比例依次为19.6%,4.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