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通产业对城市化的发展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消费水平、增加就业、结构优化和城乡协调。
(一)流通产业提升消费水平的发展效应
依据马克思流通消费观可知,流通效率和流通渠道是消费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城镇的经济条件和资源要素较为集中,所以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增添了新型消费种类,各种非本土产品不断被吸引到城市消费范围。同时城市居民不再只局限于本地消费和实体消费,更多倾向于异地消费和网络消费,不但丰富了消费方式,而且促进了经济由闭塞向开放的转变,打破了地区经济垄断,降低了消费成本,为区域消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二)流通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的发展效应
在我国经济大省中,流通产业不仅是第三产业的支柱,更因为其包括了制造业、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等多种行业,流通产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就业容量。同时,由于流通产业所需劳动者在学历、技能等方面不高,更为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岗位,不仅解决了流通产业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而且还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实现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三)流通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效应
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把城镇经济推向了新的发展领域,更具有时代特色。同时,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已使人们真实地体验到网络经济的便捷和优势,更给城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新型渠道。因此,建立与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流通设施,不但能够使城镇经济更加多元化,而且可以打通城镇和农村居民不同经济环境下的隔阂,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更加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四)流通产业促进城乡协调的发展效应
我国城市和农村在流通产业的串联下,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农村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的技术和教育等先进理念也在不断向农村集结,有效地减少了城乡经济和收入等各方面的差距。从五大发展理念来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共同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才是流通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