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最核心的使命。但是,作为一名地方高校的教师,在与其他同行进行交流时,大家普遍感到学生的学习整体状况不够理想,部分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总是习惯于到期末考试前再突击学习,应付考试,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不深刻,也不牢固,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国内高校期中考试现状
考核制度是学生自我学习管理的重要指挥棒和驱动力,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作用。考核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以考促学,以考促教。通过考试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内容;通过考试帮助教师考查分析学生对课程掌握的情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进人大学之前,各种小考大考不断,期中考试更是必不可少。但是在高等教育中的期中考试课程非常少,许多高校把是否进行期中考试的决定权交给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
除了《高等数学》等少数基础课程有期中考试外,绝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没有期中考试。不安排期中考试,一方面与高校课程设置有关,许多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具有课时少,内容多,授课周数少的特点,增加期中考试会占用有限的课时,在专业课时量普遍压缩的情况下,教师不愿意拿出课时进行期中考试。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学时数比较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从时间上来说增加期中考试是完全可行的,但教师仍很少安排期中考试环节。究其原因,是学校对期中考试没有形成制度要求,教师考也行,不考也行,如果选择进行期中考试,出卷、判卷、试卷讲评等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而在薪资、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与不进行期中考试并无区别。教师们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安排期中考试,久而久之,高校多数课程没有期中考试的氛围就形成了。
二、期中考试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作用分析
作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期中考试在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考查学生课程掌握情况,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于2016年8月赴握太华大学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的2016年教育教学法出国研修项目的学习,发现在国外高校期中考试非常普遍。在握太华大学学习期间,笔者选修了工学院的三门本科课程,MCG2130-Thermodynamics(工程热力学),MCG3340-Fluid Mechanics(流体力学)和CVG4173-Construction Management(施工管理),分别是针对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开设的课程。这三门课程均安排期中考试环节,全部是闭卷考试,工程热力学的期中考试占,急成绩的36 %O,流体力学和施工管理均安排两次期中考试,每次占总成绩的20%,即两次期中考试在总成绩的比重为40%。期中考试并不另外安排课室和时间,就是在课堂上进行。通过询问学生,他们都认为期中考试非常重要,可以督促自己好好学习,掌握和理解讲过的教学内容,不至于到学期末要复习那么多知识。当问到如果不进行期中考试是否会影响平时的学习时,他们都回答肯定是有一些影响的。
对比国内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笔者认为,在高校中建立期中考试制度,教学周数长,教学学时多的课程必须安排期中考试,这一举措将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期中考试对课程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期中考试这种外力驱动,学生不得不进行阶段性的学习、复习、总结。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自主性强,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很好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就如笔者在握太华大学询问的学生一样,在没有期中考试的情况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阶段性的总结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有部分同学平时根本不学习,而在期末突击复习,应付考试。这种只在期末学习的方式肯定是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课程知识及良好学风形成的。所以,期中考试可以给学生压力,让他们学到该学的东西。
2.通过期中考试,学生可以了解半个学期以来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要求,课程重难点是否掌握,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后半学期有所改进。期中考试结束后,试卷一般都会发给学生,学生对试卷中做错的题目进行复习巩固,会对所学知识有更深人理解。笔者在期末考试改试卷时就有这种感觉,对于一些错误率很高的题目,笔者很想再给学生上一次课,告诉他们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但是课程已经结束,无法再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如果安排期中考试,就很容易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讲解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
3.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期中考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丢分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方法、重点难点讲授、案例分析深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予以改进。曾有一些知识点笔者自认为在课堂上已经讲过很多遍,学生都应该掌握了,但改卷时却发现错误的同学很多。对于这类情况,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了解情况,如果是教师表达的问题,以后可以改用另一种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讲授,所以期中考试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
4.期中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有目的的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如主动约期中考试成绩不好的同学进行个别谈话,了解没考好的原因,听听学生的解释并帮助其分析原因,这种个别谈话、辅导和鼓励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也会激励学生下半学期努力学好该门课程。教师还可以对期中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在后半学期予以更多关注,如在课堂上多提问,批改作业时给予更多文字鼓励等,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成绩很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给他们布置一些更深的课程学习内容或学科前沿知识,鼓励他们向专业更深层次领域自主探索。对于期中考试中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教师在下半学期可以结合新的知识点反复多讲解几次,将之前学生的薄弱环节补上,让学生真正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期中考试成绩发给班主任或辅导员,请他们协助督促,这些措施都有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研究对比表明,采用期中考试后,多数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升,尤其是期中考试分数偏低的同学,期末考试成绩提升更加明显。
三、期中考试的命题形式
期中考试的命题形式多样,可以与期末考试类似,也可以不像期末考试那样题量、题型、内容那么多。笔者在握太华大学看到的流体力学第一次期中考试是三道计算题,而施工管理的第一次期中考试采用标准化考试,每个同学发一张答题卡,25道选择题。这25题选择题实际上是4道大的计算题,将其计算步骤分成了若干小步,每一个小步骤变成一道计算题,计算需要的各种表格数据图表和公式都在试卷中给出。这种方式可以考查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减少教师的改卷工作量。国内有教师在期中考试时采用改变提供的参数,一人一题的测试方法,学生可以将题目带回去做,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卷。总之,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门课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确定期中考试的题型和题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
四、结束语
课程考核不是仅仅为了给学生评定一个成绩,更重要的是对于课程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检验,所以课程考核应注重过程控制与管理。平时只顾自己授课,也不管授课效果如何,学生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如何,到了期末考试,以严格考试标准、对学生负责为由,出现大量学生不及格的老师并不是一个真正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好老师,这种做法也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表现。期中考试,课堂测验,课程论文,实验,平时作业,口头汇报,作品展示等等都可以是课程考核的形式。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期中考试作为课程考核的一种方式,能够发挥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建立期中考试制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