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引发的教育变革是一种历史必然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8日

研究教育,首先要回答“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学”三个基本学习问题。其中,“学什么”关注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怎么学”关注的是教与学的方式,“在哪学”关注的是学习环境。工业时代教育的典型特征是“双基”教学、班级授课制和封闭式校园,信息时代教育的典型特征是面向数字公民的培养、个性化学习和互联网环境。从工业时代教育转向信息时代教育需要经历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历程,其典型特征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信息化教育和数字化学习环境。

就当前教育实践样态来讲,我们的教育主要呈现工业时代教育的特征,信息时代教育特征初露端倪,信息时代教育相对工业时代教育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育信息化就是这两种教育形态的变迁过程。如何从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为智能时代的教育暂时还难以预测,或许是未来“教育智能化”要探讨的。

(一)息时代教育的关键特征:差异化和联通学习

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等与过去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信息时代的学习是一种联通学习,学习内容是知识节点之间通过互联而产生的知识网络,表现出更强的社会化和网络化特征,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发展相关联。信息时代教育的典型特征以数字公民的培养为核心、以个性化学习方式为导向、以信息化互联环境为支撑。数字公民是能够经常且有效地使用互联网,遵守技术标准和使用原则,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工作和数字化生活,从而促进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公民。数字公民享受着数字世界所带来的各种权利和便利的同时,也面对着数字化学习的要求和挑战,学校教育开始聚焦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数字公民的培养。个性化学习(严格来说是差异化学习)是相对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集体教学而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差异和学习需求、适应其学习偏好的一种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的实现离不开开放互联学习环境的支撑。

2015年5月21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通过了关于2030年教育的《仁川宣言》,宣言指出2030年的教育将实现全纳、公平、包容的全民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在《仁川宣言》所提出的2030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同月UNESCO又发布了《青岛宣言》,该宣言是全球第一份针对教育领域信息通信技术的宣言,提出必须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人融合,尤其是针对不发达国家如何有效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支持推进教育变革。信息时代教育改革中应创新教学模式,加快教育信息化,搭建智慧学习环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二)工业时代教育的关键特征:标准化和掌握学习

工业时代教育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掌握,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封闭式校园为主要学习环境。双基教学旨在通过“练中学”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班级授课制是一种符合工业时代需求的教学形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1962年的《大教学论》中就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和因材施教等原则,并形成了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班级授课制和掌握学习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等优点,满足了工业时代对专业化人才的特殊需求,但是却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学习者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伴随工业时代班级授课制形成的一种典型校园形态是封闭式校园环境,与人们期待的开放互联的环境相比具有校内外信息交流不畅、学习资源匾乏、评价方式单一、教育装备落后等特征。

尽管多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但从当前教育现实来看,我们的教育还没有摆脱传统工业时代教育的特征,教育信息化将在标准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教育信息化助力“标准化”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过渡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深人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互联网+”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动力,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条件保障,为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为新型学习方式的实现提供了手段支撑,为现代学习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

1.学习内容:从以“双基”教学为主向“数字公民”过渡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线上资源日趋丰富,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各种学习资源,但是大部分学校仍然以“双基”教学为主,并未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数字资源,其原因在于数字公民偏好的内容载体与双基教学需要的数字资源间存在鸿沟。数字公民是对信息化时代公民所应具备的素养和技能的统称,不同的国家对其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早在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都开始思考未来的学生需具备什么技能来应对时代的发展。美国联邦教育部于2002年成立了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制定了《21世纪技能框架》。该框架对知识本身的习得关注较少,更多地强调学生21世纪素养和技能的发展所包含的学习与创新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等{=}l0我国也经历了从“双基”“三维目标”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无论是国际上关注较多的21世纪技能框架,亦或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体现了各国政府对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和阶段性认识,体现了对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数字公民)的战略性思考,而数字公民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手段和环境支撑。

2.学习方式:从标准化“班级授课制”向“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习”过渡

工业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整齐划一,以听讲记忆和答疑解惑等操练和迎合标准化测试的学习方式为主,学习路径表现为同质的、线性的特征,而信息时代教育以差异化学习为基本特征。信息化教育基于“技术丰富”的教学环境,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和形成性评价,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班级授课制向个性化学习过渡的必要手段。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将发生根本性变革,教学准备从备课到学习设计,教学过程从讲授到学习活动组织,教学评价从学期考试到关注学习全过程,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泛在网络为技术支持的混合学习和联通学习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青睐。

3.学习环境:从“封闭式校园”向“互联网学习环境”过渡

相对于工业时代以“封闭式校园”的学习环境为基本特征,信息时代教育是基于开放互联环境的。长期以来,学校发展重教学环境设计、轻学习环境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封闭式校园环境和班级授课制延续至今,变化甚微。家长认为子女只有到学校去才是学习,出了校门就不是“学习”,这一观念的转变需要人们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开放互联的学习环境。

在教育变革过程中,设计一个具有开放性、支持性、激发多种思维,能够适应人类学习复杂性、个性化和随机性特征的开放互联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智慧学习环境作为开放互联环境的一种典型形态,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为师生提供开放学习环境和个性化服务,以促进学习者实现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和任意步调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和优化离不开教育信息化。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