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标分类的新发展——人际交往领域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22日

自1956年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问世以来,他提出的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的理论体系,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为测验设计和课程开发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之后,学习理论、心理学、脑科学等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对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提出了挑战,后续很多学者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深人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分类。   

一、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20世纪70年代,加涅(Robert M. Gagne ,  1972)从学习结果与教学条件适配的角度出发提出“五种学习结果”;马扎诺(Robert J. Marzano , 2001, 2007)在基于人的行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大系统一致分类学;安德森(L.W.Anderson,  2001)等人提出的认知能力完善分类学,将布卢姆“一维”的教学目标修订为“二维”;豪恩斯坦(A. Dean Hauenstein,1998)提出应从整体性方法人手把握教学目标分类,从教学系统的功能机制角度提出了行为整合统筹分类学。此外,罗密佐夫斯基(Alexander JosephRomiszowski ,  1981)从培训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知能结构分类”;梅里尔(M. D. Merrill,  1983)针对认知结果的分类提出了业绩内容二维矩阵分类,肯普(J. Kemp,  1998)对其加以拓展,来描述认知之外的心理动作、情感和人际交往领域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按教育目标分类中的领域划分来梳理这些研究并与布卢姆的理论进行比较。   

以布卢姆提出的以“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得到了学术界多年来的普遍认同。后续不少学者逐步认识到布卢姆分类的不足,有学者对其进行了修订、整合,也有学者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独树一帜的分类,只是这些学者的教育目标分类在学术界的知晓度比较低。根据这些分类理论的领域划分与传统三大领域的关系,我们可以将这些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教育目标分类体现为构建全新的教育目标分类。如马扎诺在提出有关人的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这一分类完全跳出了布卢姆、加涅三大领域的既定思路,独辟蹊径,构建了全新的教育目标分类。第二类教育目标分类力求在三大领域间建立联系。如安德森对布卢姆分类的认知领域进行了修订,并通过完善知识的分类和认知过程的层级划分,将原本相对割裂的三大领域之间建立了联系。豪恩斯坦则在三个领域之外,新增了行为领域来统筹上述三个领域的目标,体现了他“任何一个人的学习都是完整的人的整体行为,智慧、情感和身体动作在学习过程中缺一不可”的教育思想,也是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广受质疑的“三大领域割裂性”这一缺陷的弥补。第三类则是在三大领域外增添新的构成要素。罗密佐夫斯基的知能结构分类和肯普的学习结果分类。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些研究中的领域划分都指向一个问题:布卢姆分类中传统的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个领域是否完备?   

二、人际交往领域的教育目标进人研究视域   

学者们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有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人际交往逐渐被重视,并上升至与认知、动作技能、情感并列的地位,最为明显的是罗密佐夫斯基和肯普都不谋而合地在三大领域之外增添人际交往要素。   

1.罗密佐夫斯基的知能结构分类   

罗密佐夫斯基指出,在培训领域人们常常用  “知识/领域”来表示学习结果。他认为,知识是指储存在学习者头脑中的信息,知识具有“有或无”的性质,人们或是拥有某项知识亦或是没有。技能是指各种心智的或身体的行动以及对观念、事物和人所作的反应,并将技能分为“认知技能、动作技能、反应技能和交互技能”四种类型。罗密佐夫斯基认为,认知技能、动作技能、反应技能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三大领域相对应,交互技能是其对技能分类的一个独特点,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为达到某些目标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它强调学习者在面临一个特定情境时进行调整所采取的相应行为,包括社交习惯,或沟通、接纳、教育、说服等人际控制技能。可以说,罗密佐夫斯基提出的交互技能延展了传统三大领域中个人对内部情感、情绪的自我管理调控的情感领域范畴,而关注指向外部的互动与管理他人的技能。   

2.肯普的“业绩一内容”方格   

肯普对梅里尔提出的业绩一内容二维模型加以扩展,用来解释除认知结果以外的心理动作、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学习任务,如下页表2所示。在肯普的定义中,“事实”是将两个命题联系起来的陈述,概念则是用来简化世界的,“原理”和“规则”标明了概念之间的关系,“程序”是为获得某个目标而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步骤,“人际交往”涉及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口头的互动,“态度”同情感一样,试图改变学习者的行为倾向。“回忆”只要求学习者为了以后回忆而简单地记忆信息即可,“应用”要求学习者运用信息。   

罗密佐夫斯基和肯普都不约而同地在原有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础上,增添了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内容,但是关于“人际交往”是否能作为与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列的第四大领域,却鲜有人进行论证,也没有对该领域包含的子项进行详细研究。实际上,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个领域并不是完全脱离的,但之所以能作为三个领域提出,是因为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如果要在这三大领域之外,增添“人际交往”领域,首先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人际交往领域是否有其独立于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之外的合理性?尽管能清楚地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使一个人了解与人交往的知识,能模仿与人接触的肢体动作,内心具有与人交往的心理倾向,却不一定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可能连基本的人际交往都无法进行。不过,从研究的角度来说,这一事实还不足以证明增添人际交往领域是合理的。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