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发展加速了我国会计基拙理论的拓展和深化
传统会计核算的内涵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它只强调对特定主体的单一核算。“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逐步由实体形式打一展到虚拟形式,企业在自主核算的基础上,还将更加依赖供应商、客户、税务等众多价值链环节的信息流,因此,传统会计理论迅速拓展,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会计对象。“互联网+”时代,会计对象不仅仅是特定主体价值的运动,还应包括核算与监督供应商、客户等价值链环节上各个主体的若干方面的信息,并彰显会计核算的全面性与重要性。
(2)会计基础。“互联网+”时代,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出现网络公司、虚拟企业等新颖形式,形成与传统的以实体公司为会计主体不相一致的新兴会计主体,因此,需要将传统会计主体的绝对假设转换为相对假设。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认为,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出现破产、清算,但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虚拟企业都是短暂的,短时期内实现既定目标后立即解散。该类虚拟型企业超越了传统持续经营的内涵。此外,虚拟企业期限不确定,且新兴网络技术下,这类企业可能会实时生成财务数据流,因此,持续信息流的产生完全取代了传统会计分期中定期编制报表,变定期为即时与持续。另外,“互联网+”时代,货币将不再是统一的与重要的计量单位,这是因为货币所反映的价值信息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相关者的决策需求,大量的非货币信息,如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等代表组织核心能力的指标,更加能体现组织的发展潜力,但在报表上无法用货币显示。
(3)会计职能。传统的会计职能是事后的核算与监督,“互联网+”时代,会计核算与业务活动同步集成,会计监督、内部控制与业务流程有机融合。会计核算实现了由“事后”向“事中”的全方位转移。
(二)“互联网+”发展促进了我国大数据会计实务的流程再造
如今,互联网进人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会计具有全新特点,如数据来源广泛且凸显个性化,数据种类繁杂且数量巨大,价值数据难于识别且异质需求普遍等。传统会计时代,会计数据基本来源于结构化数据;大数据会计时代,会计数据更多来源于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传统会计流程是以结构化数据为核心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复式记账、填制凭证、成本核算、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报告,但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相互融合的当下,传统会计流程发生了“质”的改变,大数据会计时代出现,传统会计流程将成为大数据全新会计流程中的小部分。大数据会计流程将更加关注于半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归纳、核算与监控,以满足组织内部全面、实时、动态的战略管理需求,以及会计信息外部需求者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决策需求。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会计的特定核算对象体系,大数据会计流程可以分为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以及数据输出阶段。互联网时代,会计数据采集打破传统时空的限制,重点关注对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需要做到财务信息、内部经营信息与外部环境信息三者相融合,金融机构借贷、上下游组织交易、市场竟争与协作等货币信息以及非货币信息都需要纳人数据采集流程。会计数据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方法,从海量会计数据中清洗、识别、挖掘、归纳有效数据,汲取蕴藏于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群中的丰富价值。会计数据输出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差异化与个性化等突出特点,其输出形式多种多样,有会计报告、业绩评价报告、经营预测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等,诸多特点满足了不同需求者多样化的决策需求。大数据会计流程再造,可以改善会计资源配置,实现由书面凭证向电子凭证的转变,加快“云会计”的应用与完善,推进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以及财务决策的动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