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文脉以人文性为发展核心,从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来看,物质系统是其呈现的形式,对它的保护主要应从工程技术层面着手,重点在于“保存”;而价值系统是其表达的内容,对它的保护应从人文艺术层面出发,强调的是“传承”因此,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上以“场域”作为文化景观完整性的延伸与真实性的拓展。
1 老街景观的人文性
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性特质主要体现在其雄厚的历史渊数与文化内涵,塞上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更新与改造中,充分协调了原有建筑形制与现代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对该街区原有的精华路段进行再现与拓展,充分尊重蒙元文化与晋商文化在老归化城的人文特质,运用传统业态缓和了新场所与人文期望间的矛盾,以落实市民的返祖情结与文化取向。
2 老街的场域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场域”不完全等同于“场所”,场域较之场所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其既氨氯着人文色彩又渗透着“场所精神”。塞上老街在场域特征的呈现上基于分区和分类建立起完整的景观空间序列。
①分区保护通过视域引导与游线组织强化各分散空间节点的景观特质,升华了街区主体的空间感染力。诸如,老街上隔路相望的延寿寺牌坊与无量寺牌坊皆是以视觉导向作用而呈现的动态空间,既强调了梵寺庙宇的场所特点,又联系新旧街区,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交融形成充满动态的“第四度空间”,激发了城市活力。
②分类整治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文物或遗迹的原貌保存,附属建筑在不影响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子以合理改善。再如,小召牌坊破损严重,原大盛魁遗址一片狼藉,但二者所蕴涵的历史信息在整个街区景观序列的整合中不可或缺。因此,对小召牌坊子以原状保护,并沿牌坊设立绿地;将大盛魁遗址重构为古香古色的大盛魁相声茶馆。这样既保护原有文物不受破坏,又营造出与老街场域相适应的景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