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者对都市农业历史文献信息资源的求真心理
农业历史文献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所有对过去的历史知识和信息的记录都属于历史文献范围,包含了古往今来的所有著作和所有文献。狭义而言,一切有关历史的记载和编纂就是历史文献”。对于农业高校图书馆来说,对农业历史文献的理解更应从广义上去把握,即一切历史上的农业文献都属于农业历史文献。
都市农业历史文献具有传承乡村农耕文化的功能:(l)对非文字的、一代代口头传承的多民族文化传统的活态保护。21世纪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就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个例子,北京的昆曲、庙会、抖空竹先后被成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对世代相袭的农业劳动工具与劳动方式、农村民俗、乡土习俗、农事节庆、以“天人合一”为价值理念的农本观念及其文献等的静态保存。图书馆正确认识并挖掘利用农业历史文献的价值与文化的功能,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如日本京都大学饭沼二郎教授断言;“否定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将会导致农业的衰退;只有尊重农业传统搞现代化,才会使农业迅速发展。”
历史文献作为记载人类文明发展的珍贵资源,其精品应当成为阅读推广的特色和重点,这对于都市农业历史文献的保护、开发、整理,激发都市农业文化研究者的想象力,满足研究型读者对都市农业历史文献信息资源的求真心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读者对都市农业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追新心理
环境的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工业文明条件下的生活感到厌倦,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回归自然和田园生活,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喜欢到自然中去寻找快乐,都市农业的诗意、栖居的魅力在向现代人发出强烈召唤的同时,都市农业必须创造一种更接近自然、更适合人性的生活方式。都市农业文化发展的根本目标或时代追求,即从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到进一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如何才能实现人的需要的满足呢?一个最主要的内在动力就是要充分发挥都市农业空间的文化功能,使都市农业建设和文化发展真正地“以人为本”。如都市农业具有拓展延伸农业文化的功能,在以传统文化精神为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新形式的文化创意,按照经济功能文化化、文化功能经济化及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着力发展乡村休闲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环境文化、海洋文化等创意产业,全方位满足都市居民的文化需求。源自中国传统民俗、以中国科学技术馆古代科技庙会为代表的“新庙会”,通过赋予一种新的形式和内容后,成为北京春节民俗活动带有标志性的事象,如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庙会、吴裕泰春节茶庙会、北京房山长阳冰雪庙会等。都市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不仅能满足文化多样性的渴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心理,还通过对都市农业创意文化的搜集、保存,满足科研人员的追新需求。
3 读者对都市农业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的认同心理
都市型农业高校图书馆人为做好都市农业文化阅读推广工作,要有学术担当和推广自信。都市农业文化阅读推广在全方位推进数字出版,实现都市农业文化阅读推广转型升级取得了创新性发展:加快推进文献配套增值服务平台、参考书电子书城、教学资源库和各专业知识库等,科研人员和读者作为都市农业文化阅读推广的接受者.对建设系列化都市农业文化阅读推广产品和服务、构建都市农业文化阅读推广数字出版综合平台,自然有了很高的认同度和新的期待。
读者的认同需求,决定了都市农业阅读推广的发展方向,具有品牌效应的都市农业阅读推广,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一方面,都市型农业高校图书馆应把在“世界读书日”及其前后的阅读推广活动办成本校的品牌活动,成为高校大学生读者独特的校园体验,让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都市农业文化”风吹遍校园,融化成他们学习和生活记忆的一部分,为提高都市农业文化的美誉度和认同度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另一方面,随着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云计算的出现,图书馆无需自己购买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只需通过网络租赁这些设备搭建自己的应用系统[[3]就能实现区域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云服务”一站式资源服。早在2009年4月,OCLC就推出了基于World-Cat书目数据的“Web级合作型图书馆管理服务”,其实这就是云服务早期模式。通过具有协作性的OCLC平台共享馆藏管理系统、集体情报(roller-tiveintelli一genre)及身份管理,提高资源发现、资源共享和元数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图书馆通过云计算技术对都市农业的数据管理,可以构建一个使读者利用资源方便、快捷、安全性高的无纸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