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对高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时间还不长,在推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在创业观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等方面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在不断发展与前进的过程中,借鉴德国高等职业院校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并结合自身特征加以优化与应用,逐渐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之路。
1.借鉴德国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搭建多方创业平台
目前,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高校积极响应与配合,各高等职业院校也开始展开此方面的科学研究与多样化的教育教学。但要想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整个民族的终身教育,使其走远并深人,仅有政府与院校的配合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整个社会力量长期不断的参与和培养。
德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来自政府、社会与高校的三方配合与支持,为创新创业教育在外部环境上建造了坚固的三足鼎立之势:政府出资金、企业出点子、学校出场地。全社会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理念与创新的文化不断宣扬与发展,在社会文化中不断引领,充分发挥社会创业的示范作用,提供丰富的社会创业资源。在我国,政府在吸引与鼓励社会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关注的同时,还应保证有充足的资金、技术与机会,促进、引导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以在高职院校密集地区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联合企业,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并及时提供创业机会,或就某个学生的具体创业计划开展可行性分析与技术支持。学院可以面向社会,在校举办创业培训,建立创业培训市场。针对社会各层次人群,开展在职、成人、全日制或脱产的创新创业培训,既可满足创业学生乃至社会全体人员的不同创业需求,又可充分发挥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2.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推进与发展,要借鉴德国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打破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构建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实践性与职业性的科学教育模式和综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的整体结构上,可分为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包括创新意识教育、创业知识与能力教育、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其中还可设置部分具有实践意义、实战性较强的选修课程,如新企业创办方法、小型企业管理方法、创业市场调查、创业法律法规、创业财会基础、企业融资、企业风险等。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是一种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而进行设计,可分成三种类型;创新意识引导型、创业模拟实验型和社会实战实践型;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又可分为生产与操作活动、经营与管理活动和社会与交往活动三种。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这两个维度,实践活动课程可以设计成单项模拟与综合模拟、单项实践与综合实践。单项模拟,在校内进行简单的学习项目模拟;综合模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与带动下进行的相对复杂的模拟训练,将创业内容进行整合与实施。单向实践,主要是根据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开设实训周,使学生在校内实践,完成工作内容,体验工作环境;综合实践,即一切从零开始,进行具体的创业实践,运用所学的专业与创业知识,按步骤建立小企业的创业活动。
3.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使实施力量长久保鲜
德国高等职业学院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教授席位制度,鼓励在校教授、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学与科研,从事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参与企业运营与管理等活动,并从中获得直接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经验,从而保证在校教学质量。与此同时,聘请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专业创业人员担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由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因此,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往往都是由于学科建设的需要,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该教学工作。现有许多教师原本是教授传统学科,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或就业指导人员,对创新创业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大多数人都是被学校指派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传统,照本宣科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没有实战经验,使得创新创业课变成了一种形式,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必须为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打好理论基础,增加专业知识积累。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实施“走进企业”与“引进校园”两方面来不断完善。
“走进企业”就是鼓励在校教师到创业企业一线做兼职,外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补充实践的机会,提高创业教育能力与实力。
“引进校园”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的爱好与需求,引进所需要的专业指导人员,如聘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有影响的投资商、经济管理学家等走进学校,作为兼职的创新创业教师,或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中困惑。创新的理念也要融人到师资队伍建设中去。,对学生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对教师的培训也要注重发挥教师发展个性。与之相匹配,使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理念在教师培养中得到最好的发挥与冷释阎。
4.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科技手段”,不断扩展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德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会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定期为在校学生开展各种科研活动、专业竟赛、创新创业竟赛、创业设计竟赛等活动,并对参赛作品进行跟踪指导,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互联网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国高职院校也可以借此契机,将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方式,用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在高职院校内部成立专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正式组织体系,并建立专业网站,开设网上课程,开展“创业论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冲动。聘请创新创业专家、教授、企业家走进网络“企业家课堂”,与学生在线互动,传授创业知识,为学生在创业问题上答疑解惑,对具有创业潜力与能力、充满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孵化。为学生组织“成功校友创业网络报告会”,在线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将其在创业方面积累的丰富知识、独到见解及成功经验,传授给在校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创业资源。开展网上“创业能力测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开展“创业能力研讨”和“创新创业模拟”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鉴定,锤炼其创新创业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品质和敢于面对失败与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开通网络创新创业知识竟赛,对竟赛获胜者提供基金奖励,及时更新网站,发布关于企业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调查等社会创新创业活动的最新动态信息。
学习与借鉴德国高等职业院校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模式,从中吸取有利因素用来服务我们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水平,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切实为大学生创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创新意识与创业信心,全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提高,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