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尔的“期望破灭的辩证法”使人们跨越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思考,显然过于理想主义。阿格尔主张用异化消费取代异化劳动,无形中弱化了对产生异化劳动的资本主义的批判力度,同时用限制经济增长来消除生态危机,明显带有乌托邦性质。然而,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独辟蹊径,对消费领域的异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所形成系统的异化消费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为全面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为解决口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事实上,异化消费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它也在一天天扩张。我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等异化消费的思想意识、社会现象和消费方式,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有助于梳理出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价值。
(一)重塑幸福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事实上,幸福是由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共同构建而成的,物质因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当人们的物质水平高于普通生活的物质水平时,物质因素对于幸福的影响反而越小了,这恰恰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度消费中,人们越发消费,反而越发痛苦和不安。生活中幸福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对家庭生活的满足、面对工作的满足以及对发展潜能及闲暇和友谊的满足。种种资料表明,在幸福的架构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远远大于物质因素的作用。纵观人类发展的历程,追求幸福和快乐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理想,而这种幸福是建立在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上,这种幸福感通过追求休闲享受的生活、驾驭自己胜任的工作、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爱心奉献过程中体现出来。从人类生活追求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维度来看,物质需要是基础,精神需要基于物质需要,但精神需要又高于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是人类消费的根本指向,是人类快乐和幸福的来源。幸福感更多地是来自于自身的体会,而不是依赖于物质或者消费。过于强调消费,将消费作为幸福的基础,到头来不但没有感觉到幸福,反而形成了错误的幸福观,陷入精神的困惑。在异化消费下,人类以达到个人所谓的占有更多的物质资料为幸福,这无形中强化了人类对物质资料的无限度攫取而弱化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客观上加剧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个人的精神危机。因此,在消费观方面,应确立精神需要满足意义上的幸福观,这也是对幸福观内涵的拓展和深化,应当成为追求幸福的新方向。
(二)重视生态教育,促进可持续消费
当前,生态恶化问题迫在眉睫,精神危机现象愈发严重。在当今中国,生态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与教育理念相脱离;同时,对于环境问题的教育,大多依靠的是肤浅的、象征性的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并没有纳入到教育内容中,缺乏相对应的教育机制。
1 设置生态课程,实现生态教学化
生态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必须依赖学校教育。生态教育最终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与人的终极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培养一个完善发展的人,就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的个体和谐。所以,生态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包含在人的教育目标之内的。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生态教育课程几乎没有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生态教育缺乏教育的途径与渠道。学校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求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生态课程体系供学生自主选择,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参与自然科学的探索研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增强生态素养,在思想教育中渗透生态教育
一个人的生态素养对周围的环境有着较强的辐射影响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全世界的人们都依赖于一个生态区域,地球是共同的家园,要想我们生存的环境可持续,就必须增强生态素养。所谓生态素养,是一个人对其居住的生态环境有所理解,理解自身和他人以及与自然体系的相互联系,能将自己与栖息环境相联系,知道它们是怎样运转、怎样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生态正义,建立一种健康、绿色、和谐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目前,生态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我们缺乏合适的生态教育的思想指导。生态教育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目标,将生态环境教育内容隐含在口常的生活中,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渗透生态教育,通过宣传媒介、教育教学活动等作用,将生态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熏陶人,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生态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学校的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活动等广泛进行生态观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良好的生态观,理解生态的基本规律和深刻认识生命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三)转变消费方式,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所谓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是指既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适度、持续、全面是其基本特征。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既是消费回归的必然方向,又是面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扬弃社会生活全面异化的关键阶段。从消费的性质来看,消费方式生态化要求实行生态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及文明消费。
1 生态消费
生态消费的提出,是对异化消费的根本否定,它的实质是要消除异化消费,提倡维持人类自身生存与生产需要的消费。生态消费所强调的不是要降低消费水平,而是倡导一种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在生产方式上,生态消费强调通过选择不危害环境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当代及未来隔代人的利益;在生活方式上,生态消费观倡导一种生态消费行为一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它能够满足人的生态需要,能够促进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它不崇尚毫不节制地消耗和滥用物质财富,也不提倡一味地节约吝惜物质财富,压抑控制消费行为,而是向公众灌输一种观念,满足人的真实需要而不是虚假需要的消费就是恰到好处的消费,不提倡奢侈浪费、过度消费。生态消费把人的生活方式纳入生态系统之中,接受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反馈,要求人类生活的消费行为要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2 适度消费
适度消费的提出注意到了异化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考虑到社会消费资源的速度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为了避免前者的速度过快,就应当适当地降低消费数量,严格按照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进行消费,以缓解对环境和生态的压力。其实,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消费多少才算够”一直是被讨论的话题。在消费的个体化上,即消费的行为实际上是由每个家庭来完成的,他人没有权利十涉,只要承认个体的消费的合法性,究竟消费多少,如何消费,根本就没有必要由外人十涉。但是,就最广大的公众而言,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如果人类对物质资料的获取以透支未来为代价,实在是目光短浅,得不偿失。人类需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保证代际公平,维护代内平等,在这个目标上,适度消费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消费是依赖于每个家庭的适度消费来实现的。
3 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在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益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消费;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消费者选择消费方式的问题,是消费者通过要求企业提供减少环境破坏的绿色服务或者生产有益于环境的绿色产品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作为企业而言,要从产品的源头上把关,“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的“三绿工程”,以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为核心,以生产有益于人的健康和促进环保的产品为重点,以绿色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为保证。绿色消费的消费理念正口益深入人心,作为消费者而言,人们开始喜爱绿色产品,表示消费方式和消费价值正在趋向合理的转变。消费者要自觉树立绿色食品的消费观,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合理合法的消费权益,促进向绿色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建立科学的、有益健康和环保的绿色食品消费模式。
4 文明消费
消费的生态化是在理性与自由的基础上,告诉人们如何消费,消费多少,这是消费者本身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也是消费主体自身素养和文明发展程度的体现。首先,文明消费反对不道德消费、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等异化消费方式,认为异化消费方式使人性堕落、道德缺失。人的消费应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建立非理性之上的盲目行为。道德水准高的人在消费中能自觉想到自己的消费行为可能对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例行节约,严格要求。其次,文明消费主张有科学知识在内的科学消费,科学消费是建立在理性消费基础上的消费方式。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产品的安全、服务容易受利益的驱使而改变本真的价值,没有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就没有文明的消费。文明消费要求消费主体在消费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人自身和消费对象认知水平,提高认识客观消费对象的能力。最后,文明消费要求公众提升自身的消费水平,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自由消费的人。在这里,所谓自由消费的人,不是说消费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而是消费主体提升了自身的素养,在消费过程中能正确判断正常需要和虚假需要之间的界限,消费过程中能够始终注重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使自身具备一定的享受能力,成为具有高度文明的人。
生态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以及文明消费等可持续消费的模式都是克服异化消费的有效途径,它的实质是要消除异化消费。它们不主张降低消费水平,而是期待人类消费文明得到不断提升。我们不能将消费仅仅理解为对生物性需求的满足,也不能将消费理解为对无止境欲望的满足,它本质上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它的最终价值归宿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