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重大环保工程的技术与融资特征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5日

实施国家重大环境保护工程需要成熟的治理技术和融资模式作为支撑。由于环保重大工程具有政府主导、多元性、阶段性等特点,因此,无论是治理技术还是融资模式,也都呈现出综合性、动态化等特性,处于不断变革、完善和提高过程中。

重大污染治理工程的技术特征

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跨领域、跨专业、跨要素的综合治理工程。表2总结了自“八五”以来国家重大环保工程主要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趋势。

总体上,这些治理技术应用呈现出如下4个特点。

1)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协同控制能够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环境质量改善效果。协同控制可以应用与不同控制领域、不同污染源和不同污染物,但目前主要应用于同一污染源多种污染物。随着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以及除汞要求的提出,开始大范围地应用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控制技术。同时,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将推动基于特定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发展,解决常规污染问题的同时,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

2)全过程污染防控。污染企业生产“源头一过程一末端”防控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物全生命周期过程防控的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等风险管理与过程控制技术等全过程污染防控技术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重点。随着工业行业环保“领跑者”的制定与实施,工业领域过程污染防控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国家环保重大工程坚持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原则,有效地推动了全过程污染防控的技术进步,燃煤电厂减排、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循环经济技术等处于国家先进水平。

3)区域流域综合治理。针对我国改善环境质量、降低环境风险、构建安全生态体系的环境保护需求,以重大环境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是当前国家重大环保工程技术发展的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既包括污染源减排与控制、生态治理与保护,也包括智能化、智慧化的环境管理,是区域流域环境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特别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研发的“治理”和“管理”两大技术体系,得以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4)跨领域技术融合创新。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人,分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人。膜、催化剂载体与新材料技术、固废收集与互联网、环境监测与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相互融合,已经推动解决了一批关键问题,突破一批环境治理的关键技术。环境技术与跨领域新技术的不断融合,将促进污染减排、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和改善、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

环境保护工程投融资特征

重大环保工程的投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直接影响国家重大环保工程的实施。在当前经济步人新常态、财税体制改革、推行PPP模式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宏观背景和新形势下,我国环保投融资已逐渐呈现以下新特点。

1)社会资本投人日趋占据主导。随着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环境保护领域PPP的广泛推行,我国以企业和政府为主导的环境保护投人格局将发生变化,属于政府事权和企业事权的环保投资事项,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式,吸引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将带来以社会资本为主导的多元化环境保护投融资格局。这一变化将影响重大环保工程的政府主导性,促使政府必须转变管理模式,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强调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为此,国务院于2014年12月发布了《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开展试点示范。同时,作为投融资模式重大创新与项目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PPP模式已成为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财政部、环保部出台了《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PPP模式,进一步开放环境保护市场。

2)环保资金分配以效果为导向。财政资金支持的重大工程实施“依效付费”的资金分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主要的做法是推行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把资金投人绩效将逐步与财政资金分配、政府付费等挂钩,财政资金使用将由“买工程”向“买效果”转变,由此推进环境保护投资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对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城镇污染场地治理和区域性环境整治等采用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人第三方治理。国务院于2015年4月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特别强调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人。预计重大工程的“依效付费”模式是未来资金使用的方向。

3)绿色金融拓展环保融资渠道。金融资金是环境保护投资的重要来源。发展绿色金融成为环境保护领域拓展融资渠道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也将成为环境保护投资的重要组成。在鼓励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国家已出台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发展绿色金融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中国人民银行也在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工作。但是,绿色金融政策比较模糊,没有针对性地提出支持环境污染治理的金融创新制度。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就遇到了融资渠道问题,从而只能选择试点示范为主的土壤治理技术路线。

4)模式创新带来环保融资新突破。建立投资回报机制是环境保护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前提条件。当前大部分环境保护项目公益性特征显著,缺乏稳定的投资回报机制,必须通过模式与机制创新才能吸引社会资本投人。公益性项目可与资源组合开发项目相结合实现模式创新,包括与周边土地开发、供水项目、林下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等经营性较强的项目组合开发,撬动社会资本环保投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可与污水处理、污泥处置、中水回用等项目捆绑,鼓励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厂网一体模式开发建设。市县、乡镇和村级污水收集和处理、垃圾处理项目按行业“打包”投资和运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在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处置中采用互联网+,减少人力投人,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