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矛盾性的理论构建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5日

自我矛盾性等同于自我不一致性,是自我一致性的对立面。到目前为止,心理学中关于自我不一致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归igginS, 1987):  

1、自我概念与外界反馈的不一致性。例如认知失调理论和S~的自我验证理论。 

2、自我概念内部的矛盾。例如彭凯平对于个体对自我概念中矛盾性容忍程度的文化差异的研究(Peng & NiSbett, 1999; Spen(et-TodgetS, WilliamS,&Peng, 2010). 

3、自我概念与某种标准或自我导向(Self-guide)之间的不一致性。例如,HigginS(198乃的自我差异理论。  

近三十年后,心理学对自我的探索大多数集中在自我评价、自我的动机、自我的结构,乃至自我的层次(如个体我、关系我和社会我的划分)等问题。对于自我不一致性的探索并没有太多进展.重新从理论上梳理自我的矛盾性,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本研究中,自我矛盾性可以定义为个体意识到的自我相关信息之间在内容上的不一致性以及其跨时间的不稳定性。这一定义中强调“意识到”,是因为虽然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身客观情况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不可避免,但除了非常简单的情况,这一差异常常难以准确地测量、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个体知觉到的关于自我的信息中是否存在矛盾与不一致。具体而言,这一定义包含两个部分: 

首先,自我矛盾性的定义包含“个体意识到的自我相关信息之间在内容上的不一致程度”。自我相关信息之间的冲突与不一致,是自我矛盾性的一个突出表现。    

按照抽象程度的不同,自我相关信息可以划分为两类。抽象程度较高的自我关联信息如个体认为自己具有的人格特质,个体对自我具有的属性进行的判断,以及自我追求(或回避)的人格理想类型“deal )。抽象程度较低的自我关联信息包括各种未经认知抽象概括的一切与自我关联的信息,这些信息仅仅描述了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表现,或者来自特定信息源的评价。比如个体某一特征在所属群体中的排名、个体的成绩表现、他人对个体的评价、个体的言语与行为,同时在个体内层面,也包括个体的想法与观点。这一划分类似于逻辑学中的全称判断与特称判断,前者即“我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具有。的特点”,后者则如“我在。情况下具有。的特点”。 

按照这样的划分,自我相关信息在内容上的不一致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模式:

(1)概念层面的自我关联信息之间的矛盾。这一种类型的矛盾与HigginS总结的第二类矛盾比较对应。侧重的均是个体在思考、描述自身时,形成或习得了在内容上或效价上彼此冲突的抽象构念。概念层面上对自身概括化的描述往往表现为自我图式,涉及的自我侧面可能包括个体的生理、人格、关系、身份、角色等等。比如,人格特质上,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善良”的人,同时,又认为自己非常“阴暗”:认为自己很“外向”,同时又觉得自己很“内向”。   

(2)现象层面的自我关联信息之间的矛盾。典型的例子是不同人对同一个人相互矛盾的评价,对于被评价的个体而言,这样的信息是相互矛盾的。然而,从被评价者的视角而言,这些信息仅仅构成具体的事例,并非对自我作出整体的判断,因而只是现象层面的矛盾。     

(3)概念与现象层面自我关联信息之间的矛盾。个体拥有对自己的整体看法,但同时意识到或注意到现象层面上与这一整体观点相悖的事例。比如,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人,发现自己考试分数很低时,会体验到自我概念与外在反馈的冲突;一个认为自己“清心寡欲”的宗教信徒,发现自己对异性产生性冲动与幻想,同样会体验到自我概念与现象层面的自我关联信息的冲突.这一模式可以对应HigginS的分类中“自我概念与外界反馈的不一致性”以及“自我概念与某种标准或自我导向之间的不一致性”。后者之所以可以纳入这一类,是因为自我导向和自我标准属于理想自我的范畴,是概念层次的自我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我矛盾性定义中的第二个部分强调自我相关信息跨时间的稳定性。自我概念中对自我未来发生变化的预期越高,表明当下对自我的认识越不稳定,存在内部不一致的可能性越高。    

从“客我”的视角研究自我的研究取向本身强调了将“自我”作为认知对象,通过知觉、思维、概括与抽象、推论乃至自动化加工方式形成一个认知构念、“自我图式,域命题的集合.时间在自我构念中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人的自我叙事可能是超时间的,如认为自己一直具备某种特点,未来也将继续具备这种特点,或者在对自己的认识时,并未考虑到过去或未来的情况.与之相反,大多数人的自我叙事中可能明确包含时间。人们会建构一个自我如何成长,自我具有的特点如何逐步发生变化的“自我历史”,也可能建构出一套自己在未来可能如何进一步发生变化的“愿景”。具有一个超时间的“自我”概念,人们会忽视自己过去与这一概念不一致的行为与表现,也会完全忽视未来自己可能发生变化,发展出与概念不一样的特征的可能性。因此,一个超时间的、超历史的“自我”暗示的是一个高度一致、稳定、永远成立的自我概念。与之相反,对自我变化的可能性的预期则是自我矛盾性的一个核心成分。   

从性质上看,自我矛盾性侧重的是个体自我的一种属性,人们可以通过衡量一个人自我存在不一致的程度对人群的个体差异进行描述。相对而言,自我不一致程度较高的个体可以称为拥有一个矛盾的自我,其自我更加不一致,充满矛盾、冲突,而自我不一致程度较低的个体可以称为拥有一个高度整合的、清晰一致的自我.个体的自我矛盾的程度描绘的是个体自我的状态性特征,随着个体的成长、发展、自我整合等过程而发生变化,并不是一个稳定不变的人格特征。

自我矛盾性与自我概念清晰性(Self-(on(ept (latity)有一定关联(((ampbell et al., I 996),自我矛盾性较高的个体,往往表现为对自己自我概念认识不统一,因而导致自我概念清晰度较低。然而,高自我矛盾性并不完全对应自我概念清晰性,因为个体可以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具备的特征,但同时与社会环境中的反馈产生巨大的冲突。此时个体自我概念非常清晰,但同样表现为较高的自我矛盾性。自我矛盾性的概念与自我复杂性(Self-(ompletity)亦有一定关联。高自我复杂性的个体的自我概念中不仅仅只关注自我的一个侧面,因而在面对自我威胁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Linville, 1985)。自我矛盾性同样强调一个人的自我现象应当是丰富的、多侧面的,强行削足适履,试图将这些丰富的信息囊括进一个内部高度一致的自我概念中,会使得个体丧失对自我的丰富体验,限制了自我的发展。即便如此,两者的关注核心并不一致,自我复杂性关注的是自我概念中包含的自我的侧面的数量,而自我矛盾性侧重一个人是否意识到与自我概念相矛盾的信息。

最后,辩证自我概念(diale(ti( Self-(on(ept)与自我矛盾性有非常紧密的关联((Spen(et-TodgetS, Bou(het, Moti, Wang, & Peng, 2009)。辩证自我概念基于彭凯平的天真辩证主义(naivediale(ti(iSm )’提出(Peng & NiSbett, 1999),认为高辩证自我的个体对矛盾更加宽容,同时对自我内部的矛盾更宽容,具体认为自我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这一点上看,辩证自我与自我矛盾性有一部分相重叠,比如,自我矛盾性的一个维度也强调自我的改变,两者很可能存在相关。然而,由于理论基础和视角的差异,辩证自我与自我矛盾性概念之间有根本的区别:  

第一,辩证自我侧重的是个体的文化价值观或人格特征,而自我矛盾性针对的是个体在自我认识过程中的一种状态(Spen(et-TodgetS et al., 2010)。相对而言,高辩证自我的个体几乎不可能变成低辩证自我,但是无论亚洲人还是西方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均可能经历高自我矛盾性和低自我矛盾性的循环。  

第二,虽然辩证自我也考察了自我概念内部的矛盾,但其关注的是一个人对于这样的矛盾的态度,相对而言并不真正关注一个人自我概念内部矛盾的程度((Spen(et-TodgetS et al.,2010)。并且,由于其天真辩证主义的理论背景,《辩证自我问卷》中的“矛盾”维度除了测量个体自我的矛盾,还考察了一个人对更广义的“矛盾”本身的态度,比如该问卷中的这两道题目:“当我听到两方的争执时,我通常会同时同意两方的意见”、“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看你怎么想”(Spen(et-TodgetS et al., 2009). 

第三,辩证自我概念并不考察自我概念与反馈之间的矛盾,对于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多大程度上与其所试图囊括的自我现象(来自内省、社会比较、反馈等)之间存在冲突并不关心.因此,虽然“辩证自我”概念中包含“辩证”两字,其所考察的主要是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一种朴素的、庸俗化的辩证主义认知风格,以及这一认知风格用于认识自我时的后果,并没有关注个体的自我概念与自我关联的现象之间“概念内部变化发展直至实现对自身的否定”的黑格尔式的辩证法(Hegelian diale(ti(S)。相对而言,自我矛盾性概念更为关注个体是否能够认识到自我概念在解释自我时的局限性,以及是否能够力图在未来打破当前自我认识的完整性、一致性,以便超越这一自我认识等问题。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