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通过并超越德国古典哲学而“成为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思想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毋庸置疑有其不可或缺的学术基础。正如列宁所洞察到并多次强调的,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虽然没有留下大写的逻辑,却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里提到的逻辑,在主要的方而,无疑包含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学术基础的肯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基础是马克思发掘并整合优秀思想史资源的结果,而又经受了生活世界现实运动的检验,从而既具有一般思想学说皆有的共同点、也有自身的特点。正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个鲜明且有着本质重要性的取向,就是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化建设,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问题的学术含量,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这一时期的热点和前沿。陶教授敏锐地洞察到中国新时期学术发展的这一特质,自始至终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予以落实。具体的做法,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原典为文本依据,以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为导向,深入挖潜和吸收西方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当代哲学的思想资源,力图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脉源承、理论硬核、思想关切。我们从这套文集的有关部分可以直接看得出来。
马克思曾认为,哲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任何哲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方而都要和自己的时代接触并相互作用。中国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建构的另一个前沿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化问题,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实现问题。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化研究,己然而临着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参与并回答现实问题中而达到学术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化不可否认地要以马克思提出的“改变世界”来定向,而不是延续以某个范畴或原理为核心来建构理论体系的那种哲学史惯例或套路。更为关键的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化提供了新的契机。正是这样,晚近十多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问题研究这一新的前沿领域。陶教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方而的变化有着高度的敏感,并展开了富有学术深度的研究。诸如当代生活本质及其表现、当代精神生活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和协商民主、生态文明、社会公平与正义等等问题,在这套文集中皆有程度不同的探讨,由此彰显了这套文集出版的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