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动力是改革,着力点是结构调整,目标是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就是通过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前农业发展形势和所处阶段,河南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方面。
1 着力推进品种结构调整
紧紧围绕需求侧的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种养品种结构,加快“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把不符合生产需求的无效、低效生产转变到符合市场需求的有效生产上来。在产业发展上,要彻底改变长期形成的畜牧业依托作物秸秆和加工副产品发展的副业地位,大力种植专用饲料玉米、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尽快提升河南省畜产品品质,发展一批优质绿色畜产品产业集群和饲料生产基地。畜牧业发展要在壮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注重挖掘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如豫南黑猪、南阳黄牛、泌阳驴、固始鸡等,借机把河南省地方特色品牌优势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业优势。在区域发展上,平原地区应向饲料玉米、高蛋白大豆、高蛋白和高亚油酸专用花生等品种种植调整;丘陵区应减少粮食种植压力,鼓励种植红薯、小米、黑豆、绿豆、春玉米等优势作物,发展保持传统风味的优质农产品;山区应以特色林果、药、茶、菌和山野蔬菜、小杂粮种植为主。各产业发展应以园区化推进规模化,以标准化推动品牌化,形成应对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农产品品种结构。
2 着力推进品质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国民收人的差距也在快速拉大,消费层级也在逐步拉开,中高端消费人群规模也在快速成长,成为消费趋势的引领者,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消费优质安全食品。受现有农业组织经营方式和政策制约,河南省农业发展仍旧停留在以满足温饱需求为目的、以高产为导向的结构状态,优质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是农业发展最大的“短板”。河南作为粮食大省,必须在粮食品质结构调整上有所发力和突破,才能真正解决粮食“三量齐增”、“买难卖难”并存的困境。根本出路在于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为主导,整合产、贮、加、销各环节,建立紧密衔接的产业化体系,把市场需求信息通过产业化机制顺利传导到粮食种植环节,建立一批高标准强筋麦、弱筋麦和绿色有机小麦生产基地,打造一批适合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粮食加工知名品牌。与此同时,结合休闲旅游和网络营销,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传统石磨绿色有机面粉和特色优质杂粮等,发展特色化、精品化、网络化高品质农业。加强农产品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体系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体系建设,培育建设一批生产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产品质量优、品牌知名度高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和产业集群,以质量提高带动效益提升。
3 着力推进功能结构调整
改革以来,我国进行了2次大的结构调整,主要是在农业产业内部,调整的重点是农业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强调的依然是农业产业生产功能的增强。本轮结构调整,是从需求侧出发,依托农村资源综合开发调整农业结构,是对农业生产资源、生态资源、空间环境资源和农村文化资源等多重资源综合配置、多业态发展、多功能挖掘、多价值点培育的过程,在传统农业“养胃“功能的基础上,向“养胃”、“养眼”、“养心”、“养肺”、“养身”等功能延伸,是适应需求多样化、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的综合举措。河南推进农业功能结构调整的抓手是实施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重点做好“一群、一村镇、三山、一滩”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即围绕中原城市群(一群),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快形成一批智能化高科技农业、有机绿色标准化农业、特色休闲体验农业、生态休闲养生农业、科普教育展示农业集群。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结合古村落保护和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特别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区,逐步发展全域旅游,打造一批休闲观光村镇(一村镇),并围绕小镇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引导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发展。在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山)山地丘陵区,把生态景观资源开发与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相结合,建设一批特色农业体验、观光园区,丰富旅游资源,形成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黄河滩区(一滩)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景观资源丰富,应在保护黄河水、湿地、滩涂等生态资源基础上合理开发,以特色种植为主,合理规划布局,建设特色区块发展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集聚区,成为沿黄城市居民节假日休闲养生的好去处。当然平原农区也应结合特色农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但不应作为发展的重点区域。
4 着力推进成本效益结构调整
随着国门的全面打开,我国农产品面临的竞争形势日益加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投人方式和经营方式,加快推进“降成本”是改善成本效益结构的关键。“降成本”的途径有4种:一是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技术创新;三是提高质量;四是改善投人结构。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上,现多采用土地有偿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整合,但这种有偿流转反而增加了农业成本,导致土地非农、非粮化问题突出,今后应引导发展土地股份制合作社,降低农业发展经营成本和风险。以提高资源要索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加快技术创新,推广应用节本增效技术,实现投人品精准施用和高效利用,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和化肥、农药减量化应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质量价格比,也是“降成本”重要的做法,日本农业就是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持国内农产品竞争力的。改善投人结构,即通过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降耗节本增效,改善成本效益结构。
5 着力推进资源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式调整
传统农业以强化生产功能为主,以土地主要是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对农村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在农业生产上,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忽视传统有机肥料和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治技术的应用,致使土壤肥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人类的健康生存。加快推进农业资源利用结构和利用方式的转变,一是要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领域、多层级、多方式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在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上,实现多功能叠加、多产业共生、多价值成长,拉长产业链,拓宽价值链;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引导农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探索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今后河南农业发展,应以科技创新为带动,以实现农业绿色增长为目标,按照国家“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引领农业资源利用结构和方式调整,示范带动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今后河南省国家中原农业科技示范区、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都应把创新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建设机制和模式作为重点,建成引领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示范源头和产业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