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是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作物栽培学课程是卓越农业人才培养}必修的专业课程,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专业课程。而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则是顺利完成作物栽培学课程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实验内容落后等问题,因此,开展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完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培养卓越农业人才其有重要意义。
一、合理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的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仅仅以对常见作物的形态指标、品种类型、作物诊断等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些实验比较直观,易于接受和掌握,但却孤立了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导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无法满足对于卓越农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必须结合学科前沿热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合理的调整实验内容,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达到“启迪智慧、激发兴趣、激励创新”的作用。如根据目前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马铃薯、高粱等农作物的实验内容;在进行大豆、玉米等作物的形态观察实验时,可结合当地的栽培措施和环境因素,增加种植密度、施肥方式、化学调控技术、覆膜种植技术等对作物形态的影响等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二、改进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作物栽培实验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机械式的hi':输、模拟为主,即由教师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条件,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操作,课后完成实验报告,由教师评阅打分。这种方式的主要部分均由教师完成,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忽视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探索符合农业生产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卓越农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比如对于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可采用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资料收集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可以学生自主设计研究实验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准备、实施、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新、发现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实验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先进的仪器设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支撑。因此,高校应加大实验经费的投人力度,用先进的、精密的仪器设备代替传统的、陈旧粗糙的仪器设备,增加对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获取实践知识与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要整合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是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实际操作与动手的机会,以及发现问题后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
四、建立科学的实验课程评价方式,真实体现学生能力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考评方式通常以学生书写的实验报告为重点,以实验是否完成、结果是否准确为考评依据。这种方式不能有效的反映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反而会增加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可能性,一定程度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保证对学生考核的公平公正。同时,不同的实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验证性实验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完成实验内容、操作是否正确、数据是否准确、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实验报告撰写是否符合要求等;而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可以从学生选题的创新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团队协作的默契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努力程度等方面进行细化打分,最终给出综合评价。
总之,针对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作物栽培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以目标为先导、以内容为核已、、以管理为调控、以条件为前提、以评价为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培养出高素质、能力强的卓越农业人才。同时,不同的高校改革的内容和尺度也应有所区别,因此,随着其体情况的变化,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实验内容和教学模式仍是今后作物栽培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