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立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协调机制,为组织协同提供基本保证
明确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职责,构建多方参与、公平有效的旅游集散中心网络治理机制。遵循自愿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成认发展协调机构,统筹解决协作利益分享问题。妥善处置跨集散中心旅游投诉,打造旅游集散中心诚信信息共享平台,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从全局出发,统筹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规划,完成相关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细节,综合协调各相关部分,强化规划的约束力,最终形成完整的合作体系。通过整合产品,客源互送等方法推动全方位合作与交流。
2 强化全局意识,组织协同的整体优化
应着眼于京津冀乃至国内外客源市场全局,以创造游客最大满意度为价值取向,全局优化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市级、区县级旅游集散中心均衡布局,构建高效运行的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石家庄市各级政府应积极配合各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相关指示,确保建设的用地落实,密切关注实施情况,保障建设的顺利进行。强化以自佛、平山、井隆、赞皇、辛集客运站为支撑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而不是当前的只以石家庄市市区旅游集散分中心建设为重点(如2015年石家庄市在石家庄北站、客运总站和西王客运站新设3处旅游集散中心)。既要考虑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县,同时又要兼顾区位优越的普通区县,要着眼于旅游资源开发和方便居民出游两个视角开展建设,并努力向街乡和社区延伸。
3 构建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组织协同的多方联动
借助网络平台、终端上网设备,建认配套的电子网站,及时发布旅游服务信息,加强网上互动。融合餐饮、住宿、交通、景区(点)娱乐、购物等领域开发手机APP等产品,提高服务便利性,便于游客智能感知各类旅游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推进智慧旅游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上的运用,对旅游信息发布、景点开放、客流引导、服务配置等进行智能管理,实现旅游业务的高效联动。
4 构建以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导向的旅游集散中心网络组织模式
以编制旅游交通发展规划,构建低成本、大容量、互联互通的综合性快速交通网为导向,构建旅游交通一体化组织模式。要着眼于京津冀乃至国家、国际客源市场全局,统筹机场、港口、铁路等布局特点形成完善的旅游路网,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旅游直通车网络组织体系。积极整合多方人力、智力,推进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景区停车场、汽车旅馆、自驾车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安全防控,从安全督查、安全预案、旅游安全信息提供、安全应急服务、安全设施、安全保险保障等多个方面提供组织队伍支撑,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应急保障。鉴于石家庄市35个A级景区中,有15个与平山县旅游集散中心整合的现实,进一步加大平山县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人力支撑力度,全方位筹集资金,畅通平山县至各景区的旅游交通,有效解决该集散心与景区联系易出现交通拥堵和旅游安全事故的突出问题。
5 明晰职责,整合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服务支撑体系
要明晰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旅游集散中心的职责。市级层面政府职责在于通过提供宏观指导、政策保障、监督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等搭建各级合作平台,应重点做好规范各区县旅游政策和制度,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封锁,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石家庄市政府需加大旅游集散中心规划与建设的介人程度,强化其公共务服功能,努力把其打造成为旅游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各区县政府应打破狭隘的地方观念,树认客源、资源和产品共享意识。各级旅游集散中心应树认主体服务意识,努力实现游客资源的高效互通,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一站式旅游服务。成认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行业协会,组织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做好利益协调、行业规范和教育、信息、咨询等服务。积极吸纳旅游企业参与,构建“行政+事业+企业”的多元服务模式。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网络建设应融人石家庄市公共服务体系和居民的生活,与石家庄市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相协调。
6 群策群力,实现石家庄市旅游集散中心服务产品的多元化和品牌化 旅游集散中心是散客旅游不断发展的产物,而散客的最大行为特征就是旅游需求的多元化。石家庄旅游集散中心必须由传统的单一“客运中心”服务模式向提供多种旅游服务转变。如为满足不同需求,提供“同线不同游的”旅游服务、游客可据自身需要灵活安排游程等。要做好市场调研,科学定位目标市场。要深人挖掘游客的潜在需求,加大同酒店、旅行社、景区、运输企业的业务联系,分阶段、全方位引人服务,拉长服务半径和产业链。要树认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要认识到旅游集散中心对于石家庄市居民而言仍属于新生事物,多数居民不了解其功能,甚至不知其存在。应在主要客运和公交站点设置广告牌和集散指示牌,通过互联网络、电视、媒体等加大宣传,使旅游集散中心逐渐成为游客出游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