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职业教育观念滞后,“硬件不硬”、“软件过软”,都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我国的人才评价盛行“唯学历论”。有技能没学历的技术工人职称发展受约束,待遇也随之受到影响。2010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倾向,注重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然而,学历作为硬条件、敲门砖的现状仍然没有太大改观。
全国人大代表荣兰祥提出“目前很多职业院校挂着职业教育的牌子,走着学历教育的路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三教九流”、“士农工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已根深蒂固,对于学历的追求远远多于对职业技能的追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投资规模比例不合理
由图9可知,在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投资规模中,“政府投入”和“学费收入”占了最大的比例,占50%左右的比例。“社会捐赠”所占比例最小,基本不足1%0“其他投入”所占比例由7. 56%逐渐增加到20. O1%,但与“学费收入”、“政府投入”相比,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由此可知,在资金来源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更多依赖于政府和学生投入,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
中世纪行会教育主要通过学徒制进行,学徒遵从师傅的指导,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同时,行会也资助或兴办学校,建立职业学校或艺徒学校。例如,伦敦的出版业行会学校、柏林的商人联合开办的补习学校等。中国职业教育从传统的父子相传到师徒制再到清末的实业教育都强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三)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
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5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 1%,拉动GDP增长3. 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39. 31亿元,同比增长7. 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8. 7%,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8. 3%和9. 8%0 2015年广东经济增速上行主要依靠服务业的拉动,其中金融业和房地产的贡献相对比较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 3%和8. 2%0
然而,2010-2014年广东高职院校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结构落后于产业结构要求,而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明显超前于产业结构,如表1所示。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缺乏对市场需求情况的调研和了解或是对市场发生的变化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从而导致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受短期利益的影响,相对忽视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为了弥补差值,专业设置的结构应该适度超前于经济产业结构的需要。然而,广东省第三产业的专业结构设置过度超前,第一、二产业的专业结构却落后于现实的需要,专业设置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相对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东省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程度。